摘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點,學生的問題意識是使學生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前提。而在傳統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教師往往把學生看成是消極被動接受教育的知識容器,不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本文結合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實際,提出了在思想政治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策略,力求把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學 問題意識 策略
現代教育心理學研究指出:“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能否有效地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關系到課改的成敗。因此,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學生的質疑問題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那么,如何在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敢于提問,樂于提問,善于提問呢?
一、發揚民主,融洽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成功教學的基礎,成功的教學依賴于師生間真誠的理解和信任。在充滿愉悅、平等、民主的課堂氣氛中,學生的思維處于一種積極活躍的狀態,此時學生敢想敢說,敢問敢答,進入一種全新的思維境界。發揚民主,融洽師生關系,教師應做到下面幾點:
1.轉變“權威”觀念
教師要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化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和促進者。新課程下的教師將不再是知識的化身,不只是傳授知識,教師個人的知識也將被激活,師生雙方互動產生的新知識的比重將大大增加。這種轉變,使教師失去了對學生學習內容的權威和壟斷,教師從知識的權威到平等參與學生的研究,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到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引導者和合作者,這也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角色的重新定位。
2.熱愛、關心每一個學生
教師既要重視優生,更要留意學習困難的學生,要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與他們平等相處,真誠相待,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伙伴關系。在課堂教學中,多給學生以微笑,多一些鼓勵,變“師道尊嚴”的師生關系為“教學相長”的朋友關系,使學生的思維不斷被激活,產生各種問題,并且敢于提出來。
3.多給予鼓勵,給予學生成功的體驗
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教師應設身處地地感受學生的所思所想,倡導“沒有錯誤的問題,只有不完善的答案”,積極鼓勵學生質疑問難,而且適時給予肯定,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有這樣一個教學案例:在一節數學課上,當老師問到3+4等于幾時,一個學生踴躍舉手,回答是8。老師作出的反映:第一句,很好;第二句,很接近;第三句,有不同意見嗎?這樣做,首先對學生積極踴躍回答問題給予肯定,再告訴學生回答結果不正確,另外再叫別的同學回答。這樣既保護了學生敢于回答問題的勇氣,讓學生能保持積極向上的態度,又能幫學生糾正錯誤,從而進一步思考,重新獲得成功。
二、精心創設問題情境
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不能每天有意的提及“多提出、發現問題”,而應利用語言、設備、環境、活動等各種手段,制造一種符合需要的情境。
1.創設要講解的原理所反映的現象或事實的問題情境
教授一個全新的概念、觀點或原理往往可以采用這種方式。比如在教授經濟常識“商品”這一概念時,教師先給學生呈現一些常見的現象:同學們,當你們去了商場,琳瑯滿目的貨物會映入眼簾,一樓有漂亮的首飾、衣服、鞋子;二樓有美味可口的食物;三樓則是日用品。那么這些需要花錢買的東西有哪些共同的地方?人們為什么要買這些東西?這就給新概念、觀點的教學創設了一個較好的問題情境。
2.由已知知識的擴展來創設問題情境
比如,學生在學完“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征”后,知道市場經濟具有平等性、競爭性、法制性和開放性,因而是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有效形式。于是可以提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對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發揮著積極的作用。然而我們也會發現市場上存在這樣一些不正當的經濟行為,像生產和銷售假冒偽劣產品、不誠信經營等等,這都有害于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可結合“喬家大院”電視劇的播出,體會作為山西人引以為傲的晉商以“誠信為本”的經營理念及它的積極意義。而在現在市場中卻有以上的行為,進而分析這些現象為什么會出現?怎樣克服上述現象?從諸如此類問題出發,可以較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引入對新知識的學習。
3.利用熱點來創設問題情境
在思想政治課中,學生的興趣在于了解和分析國內外重大時事政治及社會熱點問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避免教學內容上和方式上的格式化,選取一些典型的、能激發學生興趣的時政熱點講解分析課本知識,使每堂課具有新異的信息,并采取幻燈、多媒體形式加以展示,引發學生質疑探究精神。
三、注重提出問題的方法
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還必須培養學生積極主動提問的精神,教給學生提出問題的方法。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要鼓勵學生突破現成答案,大膽提問,大膽質疑;要循循善誘,逐步教會他們提出問題和思考問題的方法。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善于提問”,其問題意識和創造性思維能力也就逐步提高了。因此,教給學生提出問題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當然,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課堂教學中,要給學生主動提問的時間和空間,同時要處理好“放”與“收”、“提問”與“釋疑”的關系。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為學生主動創新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