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求我們的教育教學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作為一名承擔知識傳承和美育熏陶雙重職責的初中美術教師,必須重視教學風格的作用和功能。因為具有鮮明風格的教學能使其教學在課堂中如魚得水、游刃有余,從而在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功能。
一、提高學生審美情趣
教書和育人是教師缺一不可的神圣職責?!皩W高為師,身正為范”,優良的教學風格不是簡單的教師個人才華的隨意揮灑,而是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給學生的健康成長樹立榜樣、提供營養、促進成長。美術教師通過自己具有鮮明風格和富有藝術性的教學,能夠優質高效地完成能力的培養、情操的熏陶等教學任務,而在風格中凝聚的高尚的品德、寬闊的胸懷、淵博的知識、卓越的個性將真善美不斷地注入學生青春的心靈并轉化成個體觀察感受世界的巨大力量。
通過個性化的教學風格,美術教師可以把美術教學演繹成一種有獨特審美魅力的藝術表現,也可以表現為美術知識與技能的有特色的傳播,讓學生得到美的教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美術表現(如范畫、指導等)、講解時的語言音調、音容笑貌甚至舉止形態等,往往會給學生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尤其是文化素養深厚、技藝嫻熟又精通美術教育規律的教師,他們的授課均閃耀著個性的光彩,如有的在教學全過程中融之以美術的魅力,用富有美感的范畫激發起學生的美術表現欲;有的善于通過畫筆與學生交流情感;有的常以詼諧風趣的語言激活課堂氣氛……這些個性化的教學特征實際上就是不同的美術授課風格給感受者帶來的心理感受,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審美品位和情趣也會隨之提高。
二、實現學生知識能力發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美術是一門成熟的經典藝術,它本身具有嚴格的技術規范和特有的美學法則,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按照美術的一系列方法和標準(如記憶、想象、創作、臨摹等等)進行訓練,不允許自行其是。所以,美術教育既是一門學科,又是一門科學。對于這樣具有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積淀的藝術課程,任何一名從業者,都需要認真、按部就班地學好美術和美術教育方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美術教學的基本功,這樣教師專業化的目標才能實現。
目前的中學美術教育中存在著諸如重技法傳授、輕人文熏陶和審美素質培養等不當現象,但是,我們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否認在美術課中知識能力傳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就美術課內容而言,它應該是專業知識傳授和審美感受共鳴的高度統一。美術教學注重技藝傳授,但又不僅是技藝傳授,我們還要在美術教學中激發學生產生共鳴,讓學生去認知美、品味美、追求美。
卓有風格的美術教師,往往能通過他獨特性的教學,有效地引導學生在點線面中感知世界、體味人生:通過一筆線條的勾勒、一個巧妙的點撥、一組顏色的過渡、一個恰當的設問來創設學習的情境,引導學生感受世界的律動,品味人生的多彩,有效地把真善美和其他有關的知識真正地傳授給學生。
三、培養學生良好個性
作為一門藝術,注重學習者個性的發展已成為美術教學的一個基本目標。教育必須促進每個人的均衡發展,即身心、智力、感知、品位等方面的全面發展。教師只有在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基礎上進行教育,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教師只有形成鮮明教學個性和風格后,才可能真正培養有獨特個性和發展潛力的學生。
中學美術教學以豐富廣闊的社會生活為背景,它的形象性和生活化要求教育者本身要成為實踐的先行者和生活的體悟者,并且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展現自己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獨特感受和體驗。教師的展示因各人的差異而真實,它使得教師成為生活著和思考著的有血有肉的人,而不因地位空間的緣故遠離學生的感知。這樣的教師就是與學生一起體驗生活、感知世界的合作者與實踐者,這樣的真實也使美術教學的內容不僅豐富而且也真實有效。因此,教師沒有獨特風格的教學是機械單一的教學,教師沒有鮮明個性的美術教育是蒼白無力的教育。“只有感知敏銳、情感豐富、品德芳馨的教師,才能尊重和陶冶自己學生的個性,而無任何鮮明風格的教師,他培養的學生總是千篇一律、毫無個性,他只能造成精神的貧乏”。
教學個性是教學風格的內核。教師的教學風格中的個性化色彩直接影響學生的個性發展。如嚴謹精細的理智型教學風格,會促進學生形成一絲不茍、思維縝密的良好個性;抒情奔放的情感型教學風格,則會促進學生形成熱情開朗、活潑靈動的良好個性。因此,有著個性化獨創風格的美術教師是“與眾不同”“真實”的教師,在使學生感到教師的可親可信可敬的同時,成功地培養學生的良好個性。
總之,思想來源于積淀,風格成熟于實踐。先進的理念、良好的素質、扎實的功底需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鍛煉。教學也是一門藝術,藝術為風格而活、因風格而美。美術教學不僅是藝術的教學,而且還需要教學的藝術。在遵循教育方針、恪守教學原則、執行課程標準的前提下,美術教學呼喚著各種不同的美術教學風格,以使我們的美術教學園地更加千姿百態,豐富多彩。
作者單位:江蘇贛榆縣羅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