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文教學存在的誤區
長期以來,困擾語文教學的“少、慢、差、費”問題,在作文教學中表現尤為突出,作文現狀并未因新課程的實施而有所改觀,至少有三個方面令人擔憂:
1.作文教學無明確的計劃和完整的序列,隨意性較大
作文教學沒有明確的目標,雖說次數不少,而學生的作文水平卻鮮有提高。學生為寫作而寫作,既不明白自己作文的閃光點,更不知道寫作中存在的問題,生活少激情,作文無后勁,久之導致學生喪失寫作信心。
2.作文教學和指導方法陳舊,重寫輕導,練多評少
大多數教師重行文、輕過程,重講評、輕操作,作文成了“寫、批、講”的簡單循環。作文本應寫出學生的真情實感,遺憾的是,寫作前老師只籠統地布置題目,而忽視了引導、啟發等準備活動,致使學生的作文成了閉門造車的“假大空”之作。
3.作文批改流于形式,方式單一
不少教師為了應付學校檢查和學生評價,往往采用單一的批改方式——全批全改。教師疲于奔命,學生置身事外,作文只有教師一人“肚里明”,而學生卻不關心自己作文的長短優劣。作文對老師和學生來說都成了“雞肋”,被動教、被動學的格局只能讓寫作教學一路滑坡。
二、改進作文教學誤區的策略
1.加強寫作前的引導
制訂明確的作文教學計劃,編制有序的作文導學案。循序漸進,科學編排作文訓練序列。按文體劃分為記敘和議論兩大類。記敘文從記敘要素、順序、詳略、人物、事件到構思立意;議論文從審題、擬題、選材到布局謀篇,有序展開。我發現,寫作時間前移是提高作文效率的有效途徑,為避免學生在遠離生活的情況下生編硬造,我預先布置作文題,給學生留出一段查閱有關資料和選材剪裁的時間,以便醞釀情緒,拓展寫作時空。教師則發揮適時引導作用;科學指導審題立意、選取素材、構架文章、錘煉語言,以及如何綜合運用表達方式(敘述、議論、抒情、描寫)等等。雖說是“文無定法”,但教給學生一定的作文方法,讓學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寫作就會如風生水上,自然天成。這樣的指導總是勝過枯燥地講文章體裁、格式、幾大要素等。在寫作教學中體現人文關懷,呼喚寫作主體的回歸,實現“文如其人”的境界。
2.目的明確集中高效的訓練
每次作文都有所側重,集中訓練一兩項寫作能力,讓學生在每一次作文中都有所收獲,發現自己的閃光點,找到寫作的內動力。
就整個職高三年來看,我對學生的訓練提出了系統性、限時性、獨立性和嚴格性的要求。第一年訓練比較復雜的記敘文,記人記事、寫景抒情等。第二年主攻議論文,做到審題準確、立意深刻,論據真實、典型、豐富,學會運用舉例、引用、對比、比喻、說理、假設、類比等多種論證方法。第三年則針對“話題作文”“命題作文”“材料作文”“漫畫作文”等多元化趨勢,進行記敘和議論的綜合訓練。限時作文就是在規定時間內寫完作文,七八百字的文章,高一要求兩節課完成;高二一小時;高三一課時。獨立性則要求學生快速進入寫作狀態,獨立完成寫作,不跟同學討論,不翻看相關方面資料。嚴格性就是在訓練時嚴格按照訓練標準。
3.精批詳改與解剖麻雀
作文評改形式多樣,常評常新。作文批閱切忌冰冷的分數或省事的“閱”字,力求使評語與作文訓練目標相吻合。既要帶著欣賞眼光去放大學生作文的優點,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不應一味“好,好,好”,對學生作文的問題視而不見;既給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機會,又讓他們在自我反思和自我否定中得到長足發展。表揚就不要吝嗇:一個詞語用得一語傳神,某一段話寫得特別出彩,作文鳳頭豹尾,或過渡照應安排恰當,一句話情味俱佳等。學生嘗到了成功的快樂,有了成就感,也就有了創作動力。但單一的講評形式,會讓學生產生審美疲勞,講評形式要嘗試多樣化。我嘗試過以下幾種講評方式:(1)欣賞講評法。印發學生優秀習作,引導學生通過欣賞、品評,從中領悟文章的道德境界和智慧靈性,體會精美的文思。(2)對比講評法。同時選擇優秀作文和有缺陷作文,引導學生在對比分析中領悟作文之法。(3)挑剔講評法。選擇優秀習作,讓學生“雞蛋里挑骨頭”,以求完美之境。(4)獎勵講評法。選擇問題作文,引導學生拿著放大鏡找習作的優點,“沙里淘金”,增強學生的寫作自信心。
4.合作批改,奇文共賞
以師生共同批改為主,采用多種批改方式。修改是在有效狀態下進行的:第一步先引導學生評議文章,確定出修改方向和適用辦法,然后小組討論,加批注,寫評語,尤其是個性化色彩濃郁的評語。第二步小組交流修改情況并推薦代表匯報修改情況。此時的老師既是指導者又是參與者。這樣一來,一方面為學生重新認識自己的作文提供了機會,另一方面也讓學生學會客觀評判同學的文章。
以讀促寫使課程結構更為科學合理,學生越來越注重閱讀的高效。將高效課堂的思路遷移到閱讀中來,讀、寫、思考、提問、解答等,方法多樣。寫作與講評一改過去的無序化,有了周密的計劃和嚴格的流程,講練有學案,可操作性強。極大地改善粗心的現象,可以迅速地提高學習成績。
作者單位:江蘇鹽城市阜寧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