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課有些內容比較抽象,有些內容很難,這給教學帶來很大難度。怎樣讓生物課生動,四十五分鐘精彩,讓更多的學生喜歡上生物課,是生物教師必須鉆研的問題。經過幾年的摸索,我找到一些方法,現(xiàn)介紹如下。
一、興趣是使生物課生動的鑰匙
課堂是達成一定的教學目標的途徑,把學生吸引到課堂中來的最好方法是增加學習的興趣,上好每節(jié)課是關鍵。我不拘泥于課本,另外列舉大量的事例,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愿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1998年洪水泛濫直接造成一千多人死亡,國家損失巨大,其罪魁禍首之一是長江中上游森林被大量砍伐。2007年無錫太湖的藍藻事件,2008年南京湯山腳下的一場“細菌戰(zhàn)”。近年來,黃河每年斷流達100多天,這是大自然向人類發(fā)出的警告。大煉鋼鐵“煉就”了多少荒山!先圍湖造田,后返田還湖,浪費了人民多少血汗。聽說過“多利羊”嗎?見過紅艷艷的沙漠玫瑰,儲3噸水的仙人掌,能吃還能當房住的猴面包樹嗎?非典是怎么回事?人能患禽流感嗎?豬流感與豬有關嗎?人類最長可能活180歲嗎?等等。
二、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是使生物課生動的土壤
一成不變的教學方法只會讓學生厭倦,最終失去聽眾。以下是我的幾點體會:
1.巧用諺語。“諺語”是社會上流傳的固定語句,用簡單通俗的話反映出某種經驗和道理。在教學中,運用得好,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大樹底下好乘涼:大樹下面的樹蔭,沒有陽光照射,氣溫較低;大樹的蒸騰作用增加了周圍大氣的濕度;大樹的光合作用增加了周圍大氣的氧氣。樹怕傷皮,不怕空心:植物的生活有兩種運輸線。木質部中的導管,把根從土壤中吸收來的水分和無機鹽,自下而上輸送到葉里及植物全身。韌皮部中的篩管,把葉制造的有機物自上而下輸送到根部及植物的全身。樹干空了,導管并沒有中斷。樹皮壞了,篩管被切斷,根部得不到足夠的有機物會“餓死”,直至整棵樹枯死。魚兒離不開水:魚用鰓呼吸,只能吸入溶解于水中的氧氣。魚離開了水,不能呼吸,會窒息而死。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蛇咬的驚嚇和痛苦,在人的大腦皮層形成了條件反射。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說明了生物的遺傳現(xiàn)象在自然界普遍存在。
2.會用比喻。有些生物學理論知識很抽象,需要借助有關教具輔助教學,增強教學的直觀性;有時恰當利用一些小比喻也能使之形象化。例如,學習細胞顯微結構時,可以把細胞壁比喻成學校的圍墻,細胞膜比喻成學校的門衛(wèi)。學習眼球的結構時,可以把它比喻成照相機,那么晶狀體就相當于鏡頭,視網膜就相當于膠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學會用比喻,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識。
3.妙用成語。例如,根據(jù)顯微鏡成像特點,如何將視野中的物像移至視野中央的方法,可形象地表述為“以毒攻毒”。消化系統(tǒng)中肝和膽之間的關系可形象地表述為“肝膽相照”。“一山不容二虎”說明能量流動是遞減的。“螳螂捕禪,黃雀在后”是食物鏈的寫照。
4.用科幻法展開聯(lián)想的翅膀。如:葉是光合作用的器官。如果我們能制造模擬綠葉的綠色衣服穿在我們身上,通過特殊的導管把綠葉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運到我們的體內,那么,我們一個月只需要吃幾頓飯就足以維持我們身體生長的需要,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就讓綠色衣服來盡情制造吧!非洲難民再也不必為糧食太少而發(fā)愁,人類從此再也沒有糧食危機了!
5.用比較法綜合復習。如初中學生對4種能源極易混淆,如何區(qū)分它們呢?我把它們找出來,排在一起,加以比較,學生一目了然。4種能源是:主要能源——糖類,儲備能源——脂肪,直接能源——ATP,最終能源——光能。
6.重點知識實驗化。有識之士都認為:有標本就不用掛圖,有實物就不用標本,有動手實驗就不用實物。讓學生多動手、多做實驗,其意義遠比讓學生弄清實驗原理本身要好得多。親自動手實驗能大大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學生能通過實驗操作發(fā)現(xiàn)新問題。若教師認為原理很簡單,沒有必要做實驗,則錯過了教育學生的極好機會。長期下去,學生自然就失去了學習的興趣。
三、幽默的教學語言是使生物課生動的催化劑
在生物教學中,教師的一段小小的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語言,恰恰能深深地感染學生,使自己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許多教師感到概念和理論的教學枯燥、抽象。其實,只要具有幽默感,做到“雅俗結合”,用風趣的語言、材料和與眾不同的思維,就能將繁重沉悶化為輕松活躍,將繁雜化為簡潔,將單薄變?yōu)樨S富。我了解到有少數(shù)男生常懷著好奇心偷偷地去學抽煙,怎么去教育學生呢?在介紹細胞癌變時,我一本正經地對同學們說:“抽煙有兩大好處:一是煙草的營養(yǎng)豐富。燃燒的煙草中含有4000余種物質,其中有一氧化碳、焦油和尼古丁等。二是抽煙可成為醫(yī)學專家,實踐出真知嘛!抽煙可親身體會氣管炎和肺氣腫,還可以與癌癥交朋友,因為煙草所含物質中,至少已有43種被確認為致癌物了!”這樣,將急切之意化為蘊藉之語。試想,有幽默感的教育效果不比只是聲色俱厲地訓斥或是和顏悅色地開導更好嗎?
俗話說:功夫不負有心人。只要我們熱愛學生,樂于奉獻,在平時的工作中勤于鉆研,生物課一定會上出精彩,學生就會喜歡學,教師也就樂意教了。
作者單位:高淳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