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中概念教學是培養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重要途徑,在高三復習階段提高學生應試能力是教學的主要目標,有效提高概念教學就成為完成以上目標的重要手段之一。筆者在高三教學的實踐中探索,運用對比、總結、內涵、外延、簡示圖、概念圖等方法引導學生理解和運用生物學的概念,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學生備考效率。
關鍵詞:概念教學 有效性 方法
1.提高概念教學的有效性是提高學生應試能力的有效手段
《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課程基本理念中對提高生物科學素養的描述是“它反映了一個人對生物科學領域中核心的基礎內容的掌握和應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礎上不斷提高自身科學素養的能力。”生物科學領域核心的基礎內容往往是由一系列概念來揭示的,并在此基礎上提升基本技能。而高中教學尤其是高三是必須面對高考的,因此提高學生應試能力也是不可回避的現實。《2009年普通高等學校全國統一考試大綱》對理解能力的要求“把握知識的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網絡;運用所學知識與觀點,通過比較、分析與綜合等方法對某些生物學問題進行解釋、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斷或得出正確的結論。”可以看出高考中已體現了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與提高學生應試能力的目標是一致的。
概念是反映客觀事物的最本質的特征和聯系的東西,通過有關的字詞或語句表達出來的。生物概念是生物學的基礎,也是中學生物教學的重點、難點。概念教學是中學生物學科中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學的核心,是完成三維教學目標的基礎。在高中階段培養學生良好的生物科學素養、提高學生應試能力的一條重要途徑就是對生物概念的理解、應用和轉化。
2.概念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列寧曾說過“概念是幫助我們認識和掌握自然現象之網的網上扭結”,可見概念在人們認識世界中的重要性。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一系列判斷、推理及結論的錯誤,使學生、教師都不勝其煩。究其原因,都是由于沒有掌握概念學習的要領,而出現“概念不清楚”“概念掌握不完整”或“概念理解錯誤”等問題。同時像我校這樣的城市學生缺少親近自然的機會、青少年生活經驗有限,部分生物學概念微觀性、抽象性等都是影響學生正確學習生物學概念的障礙。
3.高三復習階段概念教學的策略
進入高三復習階段,筆者針對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提高學生應試能力的需求,合理整合教材內容,恰當選擇教學策略,提高高三復習階段概念教學的有效性。具體做法如下:
3.1對比相似、相近的概念
有些概念名稱相近或是基本內容相似,易使學生出現“概念混淆”的情況。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筆者在進行高三復習時引導學生針對相似、相近概念加以對比,幫助學生明確其中的聯系與區別。例如筆者在復習《現代生物科技專題》模塊《細胞工程》專題時,針對“植物組織培養”與“動物細胞培養”這樣的概念引導學生進行表格對比:
通過這種對比的過程,可以深化學生對概念的正確認識,并進一步對后續概念應用的教學內容進行鋪墊。
3.2總結相關聯的概念
教材在介紹某些概念時,語言過于簡練,沒有明確歸納出完整的概念,導致學生對“概念理解錯誤”或“概念使用范圍不明”。例如《穩態與環境》模塊《通過激素的調節》一課中,與激素調節有關的各種關系包括:拮抗作用、協同作用、激素分泌的分級調節、反饋調節、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關系等,學生在使用時常出現混亂的現象。筆者針對這一情況,帶領學生總結了這些相關聯的概念,并明確使用范圍。
3.2.1激素分泌的分級調節
例如:甲狀腺激素分泌的分級調節總結如下圖。
3.2.2反饋調節
在上述甲狀腺激素分泌的分級調節過程中,同時也存在著反饋調節機制,既當血液中甲狀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時,又反過來抑制下丘腦和垂體分泌相關激素,這樣甲狀腺激素含量就不至于過高。
除此之外,在血糖調節的過程中,胰島素、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結果(即血糖濃度的改變)會反過來影響胰島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也屬于反饋調節的實例。
3.2.3拮抗作用與協同作用
拮抗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對同一生理效應發揮相反的作用。例如胰島素的降血糖作用與胰高血糖素的升血糖作用相互拮抗,共同實現對糖代謝的調節,使血糖含量維持在相對穩定的水平。
協同作用的定義是:不同激素對同一生理效應都發揮作用。例如垂體分泌的生長激素和甲狀腺分泌的甲狀腺激素,都有著促進生長,促進新陳代謝的作用。
通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拮抗作用與協同作用是對同一生理效應的調節結果不同。
3.2.4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關系
這二者的關系可以利用“甲狀腺激素的分級調節和反饋調節”進一步解釋,在寒冷或緊張的情況下,下丘腦、垂體、甲狀腺的分泌活動是受神經系統調節(或控制)的,可以看成反射弧的效應器;在這種情況下分泌的甲狀腺激素也可以影響神經系統的興奮性。
3.3明確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針對同一個生物學概念可以引導學生在不同水平分析,加深學生對概念內涵和外延的理解,從而構建知識網絡,將各模塊聯系為一個整體。例如:“細胞分化”這一概念,教材是在《分子與細胞》模塊《細胞分化》一節給出的,但在高三復習時學生對各模塊知識都有一定的基礎,可將這個概念多水平分析:在基因水平,是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合成了不同種類和數量的蛋白質;在細胞水平,產生細胞器的種類和數量產生差異,使同一細胞的后代在結構和功能上趨向專門化、成熟化,但全能性下降;在個體水平,分化的細胞組成不同的組織、器官和系統,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多細胞生物。
3.4簡易圖示應用概念
《新課程標準》的課程目標中有這樣的要求:“獲得生物學基本事實、概念、原理、規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礎知識……”“了解生物科學知識在生活、生產、科學技術發展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應用。”概念教學的重要任務就是讓學生能夠有效應用,筆者在高三復習階段指導學生利用簡易圖示解決實際問題,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減少學生理解上的障礙。例如:在《穩態與環境》模塊《植物激素調節》一課中,就利用這種方法解釋植物的向光性、向(背)重力性、頂端優勢等現象,取得良好效果。具體圖示如下:
3.5打響集結號,構建概念圖
教材中出現的生物概念眾多、體系復雜抽象,考綱中對學生理解、應用生物概念的能力要求不斷提高。學生不僅要把握概念的內涵、外延,同時還要正確地理解概念之間的聯系,這對于高中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所以我們應該把一些概念進行歸類,構建概念圖。例如在復習《穩態與環境》模塊的時候,可以將有關環境的概念組成構建為下面的概念圖: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多方面的,但歸根到底,學生有所收獲或得到發展是教學有效性的唯一目標。生物概念教學在生物教學中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學生有效掌握生物學概念既是新課程標準所規定的基本任務之一,又是學生具有生物科學素養的基本要求和標志。筆者在推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踐中將繼續探索、反思。
參考文獻:
[1]林祖榮.對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思考.中小學教材教學.2006(8).
[2]鄭彥秋.淺談生物學概念教學中的幾點體會.人教網.2008.
[3]汪效秋.淺談生物教學中的概念教學.2008.
作者單位:大連市第三十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