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更新教學觀念,教師要徹底轉換角色
為了能提高教學效率,使傳授的知識具有有效性,教師首先要轉換自身角色,從一名演員變成一名導演。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備課時重抓學案設計,導學案提前發給學生,并給足夠的課前或課堂預習時間,課堂檢測預習效果,重點查學生不懂的東西。在我縣推行“全優課堂”教學中,認真執行“先學后教、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當堂達標”的教學模式,全力保證100%的學生掌握80%以上的教學內容,80%的學生掌握100%的課堂教學內容。使學生由觀眾變為演員,在導演的安排與控制下,發揮其能動性,參與教學過程,讓學生能感受到與教師一起學習的快樂。一名好的教師,除了具備扎實的知識功底,還應具有對課堂調控得當的個人教學素養。教學過程才能從簡單地講與聽之間優化為“傳授—參與—交流”,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教學過程才能達到有效和高效。教師要做合作者,在學生學習過程中,不僅要指導和幫助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還要參與到學生學習的各個環節中去,與學生交流和溝通,準確地了解學情,及時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或調整教學計劃,從而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積極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轉變角色,變“傳授者”為“引導者”,把教師的所有活動變成學生“天性學習”的輔導力量,要下決心從根本上走出舊的教學模式,用“生本”的教育觀念、教學方式、教學過程為學生打造天性張揚的平臺,做課程改革的建設者、發掘者、操作者。
二、充分利用學生資源,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
在教學中,不同的教師所持的“學生觀”不同。有的教師把學生僅僅當作是教育和管理的對象。這種“學生觀”與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是不相適應的。新課程倡導教師把學生看成是有思想、有情感、有個性、有尊嚴、正在成長發展中的人,樹立生本意識。在新課程的條件下,學生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知識的主動探究者、知識的建構主體。教學中,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意識,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要調動教師的力量、備課組的力量,而且要調動學生的力量共同參與課堂的教與學。如今,學生學習的渠道越來越寬,他們的資源來路越來越廣,只有隨時了解學生,充分利用學生現有的資源,才能更好地把握教學的起點,才能把“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理念落實到的教學行為之中,實現有效的教學。課堂教學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熱情,使注意力集中,并認真觀察和思考,大膽表達、自己動手、自己總結得出結論。可以采取多種方式,例如通過討論、技能競賽等方式,使學生投入其中,通過師生互動共同完成教學任務。
三、以合作為手段,積極嘗試小組學習途徑
小組合作學習能有效地調動學生討論交流的積極性,增強認知興趣,學生有機會在平等、愉悅的氛圍中聽取和采納他人的見解,自主表達自己的觀點,在有限時間內辨析、取舍、評價、重組知識乃至創新,形成主體知識網絡。這種教學情境在學生心理上不易消失,甚至保持很久。對于不善思索的學生來說,可以體驗和感受他人解決問題的過程,同時也分享小組成功的喜悅,認識到積極探索、大膽想象及創造的價值;對優異者則受益更多,這種學習策略給他們創造了更廣闊的舞臺,發揮其輻射力,充分表現其認識、情意魅力,同時也有更多機會向別人學習,對他們完美人格的塑造極有幫助。
要使小組合作學習積極、有序、有效地開展起來,需注意以下幾點:1.組建學習小組時,要在尊重學生個人意愿的前提下合理搭配人員,必須考慮到他們的性格、性別、興趣、學習能力等,適當分工,以利操作;同時注意人員組合,最好采取輪換制,使每個人接觸面更廣。2.培養學習小組長,指導小組長按適當的方式組成學習小組,并組織協調好討論活動。3.每節課安排適當時間進行小組學習。4.安排好小組合作學習的基本程序:出示課題、確定目標;根據目標自學課本;提出問題、分組討論;匯報情況、組織交流;歸納整理、擴展練習。積極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真正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人,學生學習興趣高、協作精神強、學習目標達成度高。
四、創新評價機制,激勵學生學習
以考試為中心的評價只突出了語言和數理邏輯智能,對其他智能很少涉及。事實上,每個人都不同程度地擁有多種智能,評價的時候不僅要關注學生的語言和數理邏輯智能,而且要關注學生其他方面的智能,特別要幫助學生發展優勢領域。同時還要正視學生發展過程中的差異性、多樣性。因材施教的思想內核就是要承認差異,分類提高。教育創新即是為學生提供一些發展的條件,給學生創造一些表現的機會,讓學生揚長避短,使個體的愛好、優勢、特長得到充分發展。課堂評價的主要依據是“教學規范”。“規范”不可一成不變,應是創新的、發展的。要改革課堂教學,必須改革評價機制。新課程倡導發展性評價,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面向全體,全面關注,承認差異,開發潛力,發展個性,促進一切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觀。要通過及時的課堂教學評價,肯定學生思考、討論、研究、解決問題的成果,增強學習信心,調動學習興趣,強化知識記憶,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作者單位:江蘇省灌南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