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注重學生情感價值觀的培養,是高中歷史課程新課標的指導理念。其旨在塑造學生完善的人格、美化學生的心靈。同時由于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如何找到一個合理的切入點,落實培養學生的情感價值觀這一目標,已成為部分高中歷史教師授課中的瓶頸。筆者結合實際教學,對如何促進這一目標的實現,努力探索科學合理的路徑提出了幾點看法。
關鍵詞:歷史課堂 情感價值觀 培養
情感價值觀的養成不僅可以促使學生形成和完善良好的人生境界、人生態度、健全人格、堅強意志、團隊精神、科學態度等,最終達到育人立人的目標;還可以使學生形成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感,形成對祖國的熱愛和對祖國、民族的責任感。只有有意識、有目的地將這一目標貫穿到高中歷史教學中去,才能讓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的同時,形成和完善自身的情感價值觀。
一、歷史課堂培養學生情感價值觀的意義
情感是人對現實對象和現象是否適合人的需要和社會要求而產生的內心體驗,而價值觀則是在情感信念和情感態度基礎上形成的高級社會情感。新課標將高中歷史教學的核心教育功能定位于建構學生的情感價值觀,取代了傳統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的功能。建構高中學生的情感價值觀是在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基礎之上發展起來的,既包括了思想教育功能,又豐富了思想教育功能,使高中歷史教學目標變得更具體、更具有人文內涵,更進一步強調了對學生內心體驗和心理情感傾向的關注。當今社會正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學生作為國家建設的未來力量,一定要注重綜合素質和修養的提高,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二、歷史課堂培養情感價值觀的現狀分析
歷史是一門知識性和思辨性都較強的課程,它不僅承載著學習歷史知識的重任,而且還肩負著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建設和思想境界塑造的重任。而從目前高中歷史教學實踐來看,這一目標遠遠沒有實現,情感價值觀的建構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落實還存在諸多問題。
1.對情感價值觀的建構還存在一定程度的誤解
受傳統歷史教學模式的影響,部分教師仍把歷史課程看作傳授歷史知識、認識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的工具,對新課標蘊含的情感價值觀的建構功能沒有準確理解,以至于簡單地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建構等同于思想教育,這種片面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素質教育的展開。
2.教師自身素養不高及教學方法滯后
當今社會發展日新月異,教師要不斷汲取新的知識能量以適應現代教學需要。由于部分教師仍墨守過去陳舊的知識結構和教學方法,使有一些情感色彩的歷史教學,只是簡單的堆砌。這種機械、灌輸性的教學方法嚴重挫傷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3.不合理的課程評價體系
傳統的教學評價體系是通過考試方法來測評學生,學生考試的成績也相應的成為考核教師的標準。這種考試制度本身就不帶有對學生情感價值觀的測評,影響到教師對學生情感價值觀的培養。
三、歷史課堂培養情感價值觀最合理的推進路徑
歷史教學中情感價值觀的培養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全面提高,關系到素質教育開展的成功,因而高中歷史教師一定要結合實踐,保證學生情感價值觀建構的最優化推進。
1.建構教育目標,正確認識情感價值觀
情感價值觀構成了一個有序的心靈連續體,成了人的情感世界。豐富的情感、積極的態度、正確的價值觀是學生學習、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學組織的內容、方法、目標都要以其為著眼點進行,把培養學生的情感價值觀作為基點。
2.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養,不斷創新教學方法
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必須具備淵博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思想情感素養。而當前的歷史教師大多是在傳統教育體制中培養出來的,固有的知識結構和教學方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當前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建構的需求。所以,高中歷史教師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完善和豐富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思想情感,從而擔負起培養學生情感價值觀建構的重任。
3.建立科學合理的歷史課程考評體系
情感價值觀這一教學目標的評價標準具有特殊性,集情感、意識和行動于一體,而不僅僅是知識和語言的表達,雖然它可以通過知識的學習來培養,但不能通過對知識的測評來檢驗。因此必須采取多元評價方法,把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有機地融合,形成科學合理的綜合性評價體系,引導學生建構情感價值觀。
總之,高中歷史教師只有在實踐中不斷探索與反思,使學生的人格、品德、境界等得到進一步升華和完善,才能實現培養學生的情感價值觀這一目標。
參考文獻:
[1]余文國.論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建構[J].考試周刊.2010.(27).
[2]梅建華.試談新課程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情感價值觀”[J].新課程(教師).2009.(12).
[3]宋玲.高中歷史教學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J].教育導刊.2007.(05).
作者單位:江蘇省句容市實驗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