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做好新課改下的高中美術鑒賞教學,必須采用多種方式表達對美術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在教學方法上,注重因材施教,注重學生鑒賞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新課改 高中 美術鑒賞
在課程建設中,美術鑒賞是審美教育具體實施的一門重要課程。然而在教學中,由于受各種因素的制約,對美術鑒賞課的認識還有待于提高,教學方法上還有待于進一步探討,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對新課改下的美術鑒賞教學談幾點看法。
一、采用多種方式表達對美術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1.改變傳統的課堂結構
傳統的課堂結構是由“組織教學—檢查知識—講解新知識—鞏固新知識—布置作業”等五個基本環節組成的,在這五個環節中,都是在教師在指導下進行的。這種以教師為中心,重教不重學的教學模式對于以應試為目的的傳統教育來說或許是有效的,但對于美術學科來說,這種教學方式實在過于呆板。因此,應針對美術特點,變“以教為主”為“以學為主”的課堂結構,建立“賞、問、議、講、練”五個環節優化組合互相結合的新課堂結構模式,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在這里,“問”可以是教師問,也可以是學生問;“賞”是美術學科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它是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主要方式;“議”指的是學生在自學過程中針對所發現的問題進行討論;“講”,指的是教師的針對性講解;“練”,指的是課堂練習,這在美術課堂中是最為重要的環節,一般都穿插在教學過程中。
2.對美術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應采用多種方式
美術鑒賞是運用感知、記憶、經驗和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聯想、比較、分析和判斷,獲得審美享受,并理解美術作品意蘊的活動。在以往的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一般都是以教師的講授為主。這種單一的教學方式,往往整堂課教師講得滿頭大汗、口干舌燥,學生聽得筋疲力盡、昏昏欲睡。學生根本沒有機會主動表達自己對作品的感受與理解,因此,教師要多運用多種方式來開展美術鑒賞教學;鼓勵學生用文字描述、表演、造型等多種方式表達對藝術作品的感受與理解;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利用計算機技術和國際互聯網資源主動地收集、篩選、分析、整理視覺圖像和相關背景資料;組織學生開展參觀、調查、考察等活動;鼓勵學生在學習中運用合作性與探究性的學習方式等等,保證學生自主性、探索性的學習落到實處,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在導入新課上,我就曾創新方式,收到了好的效果。在講到人物畫這一課時,我在講課之前,讓兩個學生到講臺演示人物畫的常用創作手段——面對面寫生,同學感覺新鮮,然后我把寫生的一幅4尺大小的人物畫掛在教室,學生從未看過如此大而且近距離觀看的寫意人物畫,求知欲望被激發起來。在講到玉器鑒賞時,我先給學生講述完璧歸趙這個成語故事,在講到青銅器藝術鑒賞時用“楚王問鼎”來導入教學內容。學生對美術鑒賞的興趣被激發起來了,從而為上好美術鑒賞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因材施教,注重學生鑒賞能力的培養
1.美術鑒賞教學更要實現因材施教
受原先所上的小學、初中和家長是否重視的影響,學生的美術知識水平差異很大。我們在上課時面對一幅作品,有的同學熟悉地脫口而出它的作者、所表現內容等,有的同學一問三不知。參差不齊的水平會讓教學難度增加,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對此,教師要靈活教學方式,讓熟悉作品的同學先介紹作品,然后再由教師補充。之后可以提供一些學生都陌生的作品,讓學生討論、評述、判斷,進而達到獲得審美享受、理解美術作品、提高審美能力的效果。這樣的方式既可減輕教師的負擔,也可實現“兵教兵”,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使教學效果更加顯著。
2.注重學生鑒賞能力的培養
一個人的美術鑒賞能力是由這幾大因素構成:藝術修養、文化知識、社會生活經驗、理論水平等,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根據以上因素加強對學生這些方面的培養,為學生美術鑒賞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礎。我們的美術鑒賞教學也應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讓學生在用形、色、材料來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情感的過程中,不斷地錘煉自己的構思,探索表現的方法。一位老師在上美術鑒賞課時,讓學生自己在白紙上畫出五環,五個圓的位置關系正確的學生不超過15%,經過改正,讓學生按正確的位置畫出圓后,更精彩的整體性思維的考驗在色彩上。給出紅黃藍綠黑,讓學生寫在對應的圓上,基本上沒有正確答案。美是整體平衡的,讓學生知道這色彩是不能隨便擺放的,并不是有色彩、色彩多就是美的。色彩的輕重感是黑色最重,紅藍次之,黃綠最輕。然后讓學生有意識地填上符合均衡美感的色彩。黑放在中間,紅藍放兩邊,黃綠放下面。有了均衡感還要有第三個層面上的整體感,上面的紅要與下面的黃以對角線呼應的方式放置,同樣藍綠要對角放置,才能是平衡的整體美的一個標志。通過對五環標志的認識,學生層層遞進重視自己的觀察,這位教師讓學生認識到建立美的事物是要符合整體的原則,要學會用整體的眼光去分析身邊的事物。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作為高中美術教師,我們要結合新課程的特點,不斷去探討、思考,主動大膽開展美術鑒賞教學,這是新課改對我們的希望。我們在教學中不僅要善于啟發學生的真實感受,而且還要善于動腦,善于總結,創造出更多的方法和途徑,不斷提高新課改下的高中美術鑒賞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美術課程標準研制組.《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實驗)解讀》.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年8月.
[2]海天.《藝術概論》.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9年8月.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王集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