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輔助教學已進入課堂,對中職學校的教學改革、教學質量的提高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文章分析了由于過多地追求多媒體教學而陷入的一些誤區,并提出科學的使用策略。
關鍵詞:職業學校 多媒體教學 誤區 對策
能否靈活地應用現代化媒體輔助教學,對中職學校的教學改革、教學質量的提高都有著重要的意義。然而,由于過多地追求多媒體教學,使得多媒體輔助教學存在一些誤區。
一、多媒體輔助教學存在的誤區
1.傳統的板書搬遷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一節課的重點問題要進行板書,對學生難理解的問題,還要在黑板上分析。一個問題的提出,教師在板演的過程中也留給了學生思考、討論的時間,從而使師生在問題分析過程中達到一種默契。有些課程由于課件使用不當,在課前沒有充分分析課程,導致為了體現媒體教學,只是簡單地將課堂板演的內容搬到了課件中,課堂上在講到該問題時教師輕點鼠標,整個過程就顯示在屏幕上,學生沒有思考、討論的時間,媒體課件左右師生的能動性,忽視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失去了多媒體教學的意義。
2.過多的素材堆積
有些教師在媒體的使用過程中,過多地追求“技術含量”,不恰當地追求內容“豐富”,頻繁地使用各種素材,一會一段優美的音樂,一會一幅美麗的場景,一會又是一組幽默的動畫,整個課堂被各種媒體充塞,讓人目不暇接。殊不知,過多的視聽也會給學生帶來消極影響,思維受屏幕內容的抑制,學習主動性降低,想象力和抽象思維能力減弱,這樣的媒體教學沒有突出課件的實用性,缺乏教學價值,導致內容空乏。
3.教師對課堂的失控
任何教學方法都不能改變教師在課堂中的主導地位,一位合格的教師,首先要具備駕馭課堂的能力。多媒體教學與傳統課堂教學相比,賦予了學生較強的學習自覺性,學生可以更多地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選擇學習內容。但是,也有一些學生過多地流連于教學中的非重點和非難點信息,教師卻不能強制干預。這樣的媒體教學割裂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直接聯系,過分地夸大了媒體的作用,降低了教師在教學系統中的作用,背離了多媒體輔助性的要求。
4.教學主體的錯位
很多多媒體課件往往圍繞如何“教”做文章,以教師為中心,過于注重教師的“教”而忽視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一些教師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為方便使用媒體,整節課都在計算機旁,單純地操縱機器,使教師降為機器的附屬物,學生成為機器“滿堂灌”的對象,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不到很好的發揮。
多媒體作為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只是教學的輔助,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提供服務,而不是無所不能的“萬能工具”。因此,我們要對其保持正確的認識。
二、科學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策略
1.教師要有明確的目標
有了明確的教學目標,才能確定怎樣選擇媒體,選擇怎樣的媒體。在設計課件之前,教師要鉆研教材,了解學生的實際,組織教學內容和明確教學方法,理清教學思路。對課堂教學中要使用哪些媒體,在教學的哪個環節使用,媒體的運行、測試、提問等在哪個環節插入為佳,都要進行縝密設計,切不可簡單地將黑板上的內容搬至屏幕上,使屏幕轉化為“電子黑板”。
2.選擇適當的素材
好素材的使用在教學中可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F代化的技術為我們提供了越來越多的教學媒體,如電子投影儀、計算機、各種音響設備和教學軟件等。
教師要加強自身素養,對多媒體輔助教學應有正確的認識,在課件開發中要把自己對教學的想法,包括教學目的、內容、策略、控制方法等合理地進行描述,并使其成為可執行的程序,而非只是教學內容的積累、素材的堆積。
3.教師要加強對課堂的把握
媒體的選擇要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特征,中學生年齡尚幼,各方面自控能力相對較差,課堂上一旦教師失控,就會過多地受到非教學信息的干擾。因此,在教學中還應以面對面的傳授為主,不能過多地放任自由學習。在課堂中,課件的使用要與課程內容相吻合,在教學過程中應遵循一定的教學原則,有效地控制教學過程,為學生提供最佳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成功的機會。
4.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學應使學生從中產生發現的驚奇,滿足求知的愉快和創造的歡樂等各種情感體驗,從而使學生帶著高漲的、激動的情緒進行學習和思考,使教學成為一個充滿活力和激情的活動。教師應遵循現代教育理論,在媒體的使用過程中成為學生建構知識與技能的幫助者,在教學中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開展以“學”為中心的教學,在利用多媒體手段時,創造一定的情境,將科學發現的過程簡捷地重現,揭示知識形成的來龍去脈,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和探索。在豐富多彩的教學過程中,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幫助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同時,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最大限度地開展個別化教學,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相應的發展,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學有所得。
作者單位:江蘇省睢寧縣職業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