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是指學習者獨立的學習活動。在學校教學中的自學,是指學習者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獨立的學習活動。孟子云:“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應該引導學生自己進行探討,自己去實踐。給他們講的應該盡量少些,而引導他們去發現的應該盡量多些。運用這種能力,便可主動研究、主動質疑、主動探索、主動創造,從而具有學會生存的能力與素質。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是加快學習速度、縮短掌握知識的時間、提高知識質量的需要。具有自學能力,學習起來得心應手,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其學習速度必然加快,而沒有自學能力的人,則如“笨鳥”,即使“先飛”,也始終趕不上具有自學能力的人。教師要依據學生能力的差異,學習成績的優劣,因材施教。差別總是存在的,學生的學習也是如此。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做好學情調查,要“解剖麻雀”,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同時建立卡片檔案。這樣有利于因材施教,使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具有針對性而減少盲目性、隨意性。
傳統的體育教學為組織教學—復習舊課—講授新課—鞏固新知識—布置課后練習。教師的過多主導,忽略學生的主體,使得在課堂中學生自主練習的時間、次數少,運動量小,體育教學大綱的教學任務不能有效地完成。學生缺乏創造性、創新性。在教學中教師的活動占據了大部分時間,安排的內容多、難,是學生缺乏足夠的自主學練的時間,約束思考、探索的客觀原因。
教案不宜死,要活,也不要對學生要求過高。教學內容要有實用性、趣味性,使學生自己積極地去學。死板硬灌的課不是體育課,更不是新形勢下的素質教育,而是枯燥的軍事操——體操課。要求過高使學生掌握要領時花費的時間多,且效果不明顯。同時教師還可以根據教材的需要和場地、器材的實際情況,在教案中適當編一些游戲項目,在游戲中讓學生找到學練的樂趣。要求體育課堂教學氣氛達到活而不亂、自由思索、探究,真正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練。教師在體育實踐教學過程中,對新動作進行簡單闡明、示范后,組織學生分組(每組7人左右)進行練習。各組自主學練,對練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提出解決方法。然后各組由一名代表根據練習的實際情況,提出遇到的問題,以及他們所找到的方法。并總結練習心得與效果:為什么—怎么練習—有無改進(創新)的方法—效果怎樣。
在教學中做到:1.調整教學中的講授時間和學生自學時間的比例,前者需減,后者宜增。2.變教師灌輸為主的教學結構體系為學生自學為主的教學結構體系。3.采用教師先列出自學提綱,由學生自學討論;教師點撥指導,學生分析理解,再由學生歸納總結,學生質疑問難的教學模式。如此久而久之,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還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僅培養了體育好的學生的指導能力,而且帶動了其他學生學練的積極性和所有學生的思索性。同時增強了學生間的凝聚力、團結協助的集體精神。而作為教師一定要善于觀察、捕捉學生的優點和發現學生的缺點,及時進行表揚和改正,使學生真正獲得自主練習的時間、空間、方法,激發學生思維和創新的積極性。這樣,師生兩輕松,何樂而不為?
總之,每堂體育課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尋找有效的學練方法,使學生的思維活躍、精神飽滿地參與并完成每次體育課的學習任務,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效果。教師要教法靈活、創造情境,指導學生掌握自我學練、自我檢測、相互協助、自我評價的方法,增強學生在體育實踐課中的自學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贛榆縣羅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