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一個人對某一活動有濃厚興趣,那么活動效率就高,從而激發思維的廣度、深度,有利于進行創造性思維。那么,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如何為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插上騰飛的翅膀呢?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及要注意的問題。
一、教師應從四個方面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1.注意培養觀察力
觀察是信息輸入的通道,是思維探索的大門。敏銳的觀察力是創造性思維的起步器。可以說,沒有觀察就沒有發現,更不能有創造。學生的觀察能力是在學習過程中實現的,在課堂中,怎樣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呢?
(1)在觀察之前,要給學生提出明確而又具體的目的、任務和要求。(2)要在觀察中及時指導。比如要指導學生根據觀察的對象有順序地進行觀察,要指導學生選擇適當的觀察方法,要指導學生及時地對觀察的結果進行分析總結等。(3)要科學地運用直觀教具及現代教學技術,以支持學生對研究的問題做仔細、深入的觀察。(4)要努力培養學生濃厚的觀察興趣。
2.注意培養想象力
想象是思維探索的翅膀。愛因斯坦說:“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羅整個宇宙。”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想象,往往能縮短解決問題的時間,獲得數學發現的機會,鍛煉數學思維。
因而,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想象不同于胡思亂想。數學想象一般有以下幾個基本要素。(1)因為想象往往是一種知識飛躍性的聯結,因此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和豐富的經驗的支持。(2)要有能迅速擺脫表象干擾的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3)要有執著追求的情感。因此,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學生學好相關的基礎知識。
3.注意培養發散思維
發散思維是指從同一來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維過程。它具有流暢性、變通性和創造性的特征。加強發散思維能力的訓練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重要環節。根據現代心理學的觀點,一個人創造能力的大小,一般來說與他的發散思維能力是成正比例的。
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一般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比如,訓練學生對同一條件聯想多種結論;改變思維角度,進行變式訓練;培養學生個性,鼓勵創優創新;加強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思等。特別是近年來,隨著開放性問題的出現,不僅彌補了以往習題發散訓練的不足,同時也為發散思維注入了新的活力。
4.注意誘發學生的靈感
靈感是一種直覺思維。它大體是指由于長期實踐、不斷積累經驗和知識而突然產生的富有創造性的思路,它是認識上質的飛躍。靈感的發生往往伴隨著突破和創新。
在教學中,教師應及時捕捉和誘發學生學習中出現的靈感,對于學生別出心裁的想法、違反常規的解答、標新立異的構思,哪怕只有一點點的新意,都應及時給予肯定。同時,還應當應用數形結合、變換角度、類比形式等方法去誘導學生的數學直覺和靈感,促使學生能直接越過邏輯推理而尋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
二、數學教師培養創造性思維應堅持的四個原則
1.化隱為顯的原則
數學知識的教學雖然蘊涵著創造性思想,但是創造性思想是比較隱蔽的。它需要通過教師有效地發掘指點,化隱為顯,學生才能領悟、掌握。為此,教師首先必須理清教材中所反映的內隱的創造思想,同時重視思路分析、思維過程的教學,揭示方法的實質和規律,使隱含在知識背后的創造性思維通過外顯的形式體現出來。
2.滲透性原則
數學中的創造思想是融化在數學知識、方法之中的,所以要密切結合教學內容,不失時機地、潛移默化地、一點一滴地再現有關數學創造性思想。使學生不斷領悟和加深對數學中創造性思維的認識,并逐步學會運用所學的創造性思維去解決問題。點點滴滴去積累,使學生在逐漸獲得大量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對創造性思維的本質在腦海里逐步產生“悟化”和“自感”,為今后“理性的升華”做好準備。
3.循序漸進的原則
創造性思維是伴隨著知識的學習與應用而逐步獲得的,要經過從模糊到清晰、從不自覺到自覺的漸進性過程。當然,僅憑一節課或一個問題還不足以說明學生真正具備了帶有個性特征、生動活潑的創造性思維。但只要一節課一節課的堅持,一個一個問題的積累,學生的思維就會產生質的飛躍。
4.學生參與的原則
數學課堂教學是數學活動過程的教學,教學中必須充分暴露思維過程,讓學生參與教學實踐活動,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在動腦、動手、動口的過程中領悟體驗數學思維的形成,揭示其中隱含的邏輯聯系,并逐步掌握運用,才能有效地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總之,在教學中,教師要利用數學學科特點,根據教學內容,緊扣教學目標,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啟發,為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插上騰飛的翅膀,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作者單位:江蘇省江陰市英橋國際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