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一種自己輕視自己,自認為什么都不如別人的不健康心理。自卑心理的存在,一方面表明中學生的自我認識的提高和增強,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學生的自我意識自我教育的不成熟不健康。一個學生有了自卑心理,容易產生消極情緒,會損害學生身心健康。因此,自卑心理不利于學生學習,更不利于學生健康成長。
怎樣讓自卑心理的學生走出自卑?
1.發揮學生的長處和優勢,多讓他們體驗成功后的喜悅。這是引導有自卑心理的學生克服自卑心理的最有效途徑。自卑心理學生的最大特點是不了解自己,看不到自己的優勢和長處,只看別人的長處和優點,導致缺乏自尊心和自信心。為捕捉他們的長處和優點,經常與他們在一起平等交流思想,共同參與活動。如:共同擬定手抄報的主題;草擬小論文比賽規則等。我發現:只要老師經常與他們在一起,他們會無話不說并且他們有豐富的思想,有上進心和有美好的心愿。老師要創造條件,并與學生參加有趣的活動,幫助他們獲得成功,欣賞成功的喜悅。學生發現了自己閃光點,體驗了成功的喜悅,自尊自信就會逐步樹立。
2.關心和尊重他們。這是引導有自卑心理的學生克服自卑心理的心理基礎。對有自卑心理的學生,教師要特別學會關心和尊重他們。老師的關心和尊重,不僅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價值,而且使他們贏得其他學生的關心和尊重,贏得了集體的關心和尊重。當自卑心理的學生有老師和其他學生的關心和尊重,有了一種“家”的感覺,就會有一種自信心的萌發和要自我尊重的潛意識。持續的內在自我尊重,就會促使他們樹立自尊自信。
3.培養他們的正當興趣和愛好。這是引導有自卑心理的學生克服自卑心理的溫床。在集體里培養的正當興趣和愛好,不僅能豐富知識,開闊視野,而且能轉移他們集中的自卑心理注意力。開展的興趣和愛好,要符合他們的實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始有終。如:舉行小故事演講比賽、手秒報比賽、小論文比賽、小小辯論會、拔河比賽等活動。豐富的興趣和愛好,使他們認識到人活著的意義。在有意義的活動中,他們體驗到:人只有在一個集體里才能實現其存在的價值和目標;一個人要活得有價值和意義,就要奮斗,就要克服困難,要戰勝自我并超越自我。
4.幫助他們確立好奮斗目標。這是引導有自卑心理的學生克服自卑心理的調節器。對他們來說,很大程度上就是確立的目標是不適當的,即在學習基礎或行為習慣等方面存在不足或缺點,但心里有一個內在的不切實可行的或低或高的目標。如果把目標定得大而高,不易實現,產生自卑心理;把目標定得小而低,又覺得沒有意思,好像別人在輕視自己,同樣產生自卑心理。我摸清他們的具體情況,幫助他們建立動態的奮斗目標,使有利于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產生自強不息的精神。
5.教會學生正確地全面地發展地看待自己。這是引導有自卑心理的學生克服自卑心理的科學方法。教會學生正確地全面地發展地看待自己,這是教師培養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和正確認識別人的科學方法,又是教師引導學生走出自卑心理的有效的科學方法。一個人的優點不等于一個人一生的優點;一個人的缺點或不足不等于一個人一生的缺點或不足。不能拿自己的缺點或不足與別人的優點相比,應學會找到與他人的可比性。有了科學的認識事物的方法,就有了一把打開人生的鑰匙。一個自卑心理的學生,只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虛心學習,具有頑強的意志或毅力,是完全可以做出成績的。具有了正確看待自己和別人的方法,有了良好的心態,就有了走出自卑心理的鑰匙。
作者單位:湖北省恩施市白果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