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程標準實施中能夠注重以學生為主體,根據課堂具體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
關鍵詞:激發興趣 實驗 多媒體
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學科。初中化學學科涉及到課程改革,開始使用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對此,化學教師必須重視課程改革的學習與參考。
《化學課程標準》指出:作為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新的化學課程倡導從學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出發,發揮學科自身的優勢,將科學探究作為課程改革的突破口,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意識,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使獲得化學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也成為理解化學,進行科學探究,聯系社會生活實際和形成科學價值觀的過程。因此,在新課程標準實施中能夠注重以學生為主體,根據課堂具體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在這里簡單說一下,關于新課程標準下的化學教學。
一、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情感,促進自主學習
當代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指出:“認知和情感總是相伴而產生并相互作用的”,學生本身包括認知和情感兩個方面,情感屬于非智力因素范疇,它具有信息功能和調節功能,是學生智力發展的內驅力。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選擇學生身邊感興趣的事物,努力將抽象內容具體化,使枯燥的材料生動化,化靜為動,調動學生情感,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產生興趣與學習的欲望,自然而然地就會專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并能作到自主學習。例如:講授《二氧化碳的性質》一課時,以“澳大利亞的爪哇島上有一個‘妖洞’”的小故事創設情境,展開知識的講解;聯系日常生活用品講解《金屬材料》一課;還有在教材原有的實驗基礎之上添加趣味小實驗、自編小故事、化學史簡單介紹等,激發學生的興趣,展開課堂教學。
二、重視實驗教學,體現學生的探究能力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因此,化學教學也應體現這一特征,并將其作為科學的主模式。在化學教學中,實驗是學生學習化學理論,掌握實驗操作技能,培養嚴謹的科學素養必不可少的過程,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特別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實驗以其真實性、直觀性,給學生第一手感性材料,任何模擬、說明、比喻、描述,必須基于實驗的基礎之上,幫助學生理解材料內容,也是化學課程標準中的重要內容。在課堂上,除了教師做演示實驗之外,針對教材中的“活動與探究”,采用多種形式的實驗活動,例如:驗證《質量守恒定律》的學生分組實驗;“自制碳酸飲料”“自制凈水器”等家庭小實驗;“魔棒點火”等趣味小實驗;教材原有實驗的改進實驗……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體驗到學習化學的樂趣,并提高實驗能力。
三、合理地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隨著新課程教材改革的全面推行和逐步深入,在傳統教學方法的基礎之上,也可適時地進行改進或適時地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補充。多媒體通過各種表現手法,可以將內在的重要的本質的東西凸現出來,在短時間內調動學生多種感覺器官參與活動,使學生獲取動態信息,從而形成鮮明的感性認識,為進一步形成概念、上升為理性認識奠定基礎,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提高了課堂效益。
1.物質構成的微觀知識
化學概念及原理大多較為抽象,尤其是微觀知識,既看不見又摸不著,學生理解比較困難,例如:分子、原子的性質。用宏觀實驗現象,說服力不強,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動畫模擬分子、原子等粒子的運動特征,把微觀粒子變大,變抽象為形象,變靜為動,讓學生直觀形象地認識微觀世界。
再如:解釋質量守恒的原因,可以通過水電解的動畫展示水分子破裂成氫原子和氧原子,氫原子和氧原子又重新組合成氫分子和氧分子的過程,前后原子的種類、數目、質量不變所以化學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相等。通過這個過程能形象直觀地展示化學變化的實質。
2.模擬實驗
危險性較強的實驗或無法實際操作的實驗,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例如:氫氣的爆炸實驗、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碳還原氧化銅、一氧化碳的毒性等實驗;再如某些改進性實驗: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儀器組裝、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改進等,都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出來。
3.與日常生活、生產相關的知識圖片或視頻,提高環保意識
由于學生接觸面比較狹隘,采用多媒體可展示一些教材中或日常生活中沒有接觸過的圖片或視頻來拓寬學生的視野,例如:空氣污染、水體污染、金屬制品的銹蝕、酸雨的危害等環境問題,教材中圖片很少,不足以喚醒學生的環保意識,通過網絡查找相關圖片與視頻,讓學生知道人類在利用化學促進社會發展的同時,也給環境造成了很多負面的影響,從而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等。
所以合理地運用多媒體輔助化學教學,將現代教學手段與傳統教學相結合,互相滲透、互相補充和完善,必將大大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與此同時,也有利于學生科學素質的發展和教師水平的提高。
總之,新課程標準下的化學教學,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在課堂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中學化學知識既有需記憶的理論知識,又有親自動手的實驗知識,又有理科所具有的計算知識,所以中學化學學科教育,通過化學基礎知識、技能的教育,使學生掌握科學方法,樹立科學觀念,形成科學努力,同時使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身心素質,促使其人格健全,個性完善,化學課程要面向所有學生,滿足他們的教育需要。要使所有的學生都具備基本的科學素質,所以在新課程改革的前提下,我們的教育任務艱巨,也是義不容辭的。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稿)
2.《化學課程標準解讀與教學改革研究》
作者單位:遼寧省大連市127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