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全面推進課程改革和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國小學音樂教育還需轉變觀念,小學音樂教育如何才能適應變遷的社會環境?在目前教育環境下強化音樂教育的功能,發揮音樂教育作用,便成為我們音樂教師必須思考和重視的首要問題。下面我就此談些體會和看法。
關鍵詞:小學音樂 教學體會 創新 思考
一、音樂教學的意義
1.音樂的意義
音樂是表達人們思想感情、反映社會現實的藝術。人們通過對音樂作品的欣賞、演唱、演奏等音樂活動,能得到美的感受與享受(從生理感官到心理反映),從而達到增強身心健康、豐富精神生活的目的;同時,音樂又會對人體的神經、肌肉產生良好的影響,從而有利于對人的感受力、記憶力、想象力、敏捷反應力、綜合分析力和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利于人的創造才能和表現能力的發揮。
2.音樂在教學中的意義
小學音樂教育在實施素質教育中能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通過音樂教育可不斷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審美能力,有效地加強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國家新一輪課程改革實踐中,人的生活意義、生命價值,人的生動、主動發展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音樂教學是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音樂課程在新形勢下應當注重倡導關注學生的發展,善待生命的自主性,尊重生命的獨特性,發掘生命的創造性,讓小學生的興趣和向往、生活和理想、生命和創造在生機勃勃的課堂環境中煥發和飛揚起來。
二、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策略
1.創設民主和諧的交互氛圍,促成師生有效互動
心理學家認為:人在愉悅的時候學習、工作,思路才會開闊;情緒低落思路就會狹隘。在課堂上,學生只有在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中,才會勇于舉手發言,積極地自我見地;勇于表現自我,標新立異。音樂課上,最明顯的就是能大膽自信地唱出來。教師在課堂中建立一個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通過設計游戲情境,營造活躍的氣氛,使學生愉悅、積極地參與課堂互動。和諧的師生關系和自由、愉快的教學氛圍是促成互動的動力之一。能給予學生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
2.情感融入教學
創造良好的學習和探索的氣氛,不但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又可以幫助一些學習困難的同學,起到互助的作用,通過音樂將彼此間的情感進行充分而有效的交流,無形中形成了交流合作的良好氣氛。當學生情感的信息重疊在一起時,大家的喜怒哀樂之情便自然和諧地融會成一體了。師生、生生之間的情感在和諧氣氛中,相互感染、相互碰撞、相互激發,才能更好地促進音樂學習。
三、創新音樂教學
1.設計學生參與型音樂教學活動
所有的教學內容無一不是通過實踐活動來體現的。小學音樂教學中,要盡可能地帶動學生享受性地學習音樂,才能調動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筆者在實際教學中開展了“音樂期末爭星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活動中有許多具體的項目,有全體學生集體齊唱歌曲,要求他們唱歌姿勢大方。歌曲旋律準確、完整。歌聲自然富有情感,參與積極。每唱一首歌曲,做得好的就能得到一顆星,這樣使音樂教學的氣氛達到高潮,從而有效地激勵學生不斷進取和學習。
2.讓學生從動畫片中輕松學音樂
傳統的音樂教學內容陳舊,無法有效地激起學生興趣。把優秀動畫作品引入小學音樂課堂,讓學生在動畫片中學習音樂和享受音樂是符合“以兒童為本”的科學理念的。動畫片音樂作為小學生喜聞樂見的音樂形式,完全可以用來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果。無論是國產動畫片《西游記》《寶蓮燈》,還是國外動畫片《機器貓》《美女與野獸》,其中的音樂在節奏、韻律和表現手法上都是優秀的音樂作品,都可以作為小學音樂教學的素材。優秀動畫作品在內容上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動畫作者或者社會對世界的看法以及人物豐富的感情活動,可以使得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著多方面、多層次的情感審美教育,有效引導學生對音樂思想情感的發掘、把握和對音樂藝術形象的表現,充分做到引領學生走進音樂殿堂。
四、總結
讓每個學生得到良好的音樂教育,并在音樂的作用下健康成長,是我們音樂教育工作者神圣的使命。在小學音樂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當前教育改革及發展的方向,也是新的教育形勢下對教師的更高要求。讓我們共同努力,以新觀念、新思路和新手段服務于教學,不斷開創教育教學的嶄新局面,使小學音樂教學呈現新的氣象!
作者單位:貴州六盤水市盤縣雞場坪彝族鄉水井洼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