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為了上好作文課,全面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自己積累了一點作文教學方法,“我有你無,我無你有”相互借鑒,互相彌補,共同提高。
一、采取多種訓練形式,培養和激活學生的寫作興趣;二、重視作文修改,提高寫作水平;三、教師多創設情景,拓展學生的思維,蕩起想象的輕舟;四、指導學生深入體驗情境,挖掘文本的內在底蘊;五、給予學生寫作的自由空間,尊重他們的首創精神。
關鍵詞:作文教學 寫作興趣 首創精神
十幾年的語文教學,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在作文教學中,總存在這樣一種普遍現象:學生總怕上作文課,老師總埋怨學生寫不出像樣的作文。我費盡心血,為了上好作文課,全面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自己積累了一點作文教學方法,“我有你無,我無你有”相互借鑒,互相彌補。我們的學生作文水平會提高很多,常言說,“一個巴掌拍不響,萬人鼓掌響震天”。就是這道理。
一、采取多種訓練形式,培養和激活學生的寫作興趣
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必須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把學生引入寫作世界中。可以采取以下幾項措施:一是教師親自寫作文,用示范激發學生興趣,給學生一個借鑒的地方。教師寫作文,可以親身體驗題目的難易,還可將自己審題、立意、構思以及自己的情感、態度、寫作中的困惑與學生一起交流,并在交流中讓學生指出毛病,進一步充實作文的結構和內容,這樣不僅讓學生在評價教師的作文時受到啟迪,同時也增強自己寫作的信心和勇氣。二是將寫作訓練與聽、說訓練相結合。現代中學生更注重和喜歡聽、說,因此,在作文教學中可以將寫作訓練與他們的聽、說相結合。如學完某課后,讓學生談談感受,或針對某一人物談談看法。在學生發言過程中,要注重對中心內容、條理安排以及遣詞造句等一些問題的及時指導,并適時地給予肯定與鼓勵。筆者通常利用課前5~10分鐘對學生進行聽、說訓練。最后讓學生把其他發言優秀的記錄下來,整理成為自己的發言。三是拓寬素材積累渠道。當前的社會發展迅速,瞬息萬變,要想讓學生寫出貼近實際的好作文,必須指導學生在積累素材上下工夫。新課標要求: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創意地表達。因此,可以指導學生利用現代網絡資源查找有關資料,也可以組織學生走進自然、走進社會,多看、多讀、多思,注重情感積累,為寫作積淀素材。四是開展佳作鑒賞與再創活動。在作文訓練課上,要特別注重導語的設計、寫作意境的渲染與寫作內容的指導。組織學生多學習、評價一些好的作品,并在其影響下,通過老師的點撥、啟發與鼓勵,進一步拓寬視野,活躍思維,在訓練中提高寫作能力,學習到有利于寫作的語言技巧和寫作方法。
二、重視作文修改,提高寫作水平
在作文教學中,要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檢查和相互修改,在相互學習、評價中提高寫作能力。新課標明確指出:“要引導學生通過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在作文教學中,可以采用自查、互改、自評相結合的方式。自查就是讓學生自己查找作文中的不足,然后進行全面修改。互改就是同學之間交換作文互相修改。在互改時指導學生要特別注意對方的作文選材、采用的表達方式、語言句式等方面,取長補短,便于更好地修改自己的作文。自評就是在教師評價作文后,讓學生根據教師的評語重新審視和修改作文。作文修改應注重安排的合理性和安排的階段性。結合初中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每次作文修改的目標、內容、實施時間的長短,從易到難,逐步開展;采用討論的形式,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調動他們修改作文的積極性;給學生典型的文章,引導學生運用語法及寫作知識修改文章中的語病及其他問題。教師應多想辦法,采取多種指導形式,讓作文修改更具吸引力。
三、教師多創設情景,拓展學生的思維,蕩起想象的輕舟
教師設境再充盈,也會有很多情境空白需要學生用想象去填充。而填充空白,是以學生對設境產生情感接納為前提的,是學生在充分挖掘、玩味那些不相關聯的、沉默無言的因素的基礎上,驅遣想象,激活思維的結果。這同時也是學生走進情境的重要標志。每一情境,即使是再小的情境,無論有多少細節的陳述,也消除不了其中的未定點、空白點,而等待著我們用想象來填補。想象,是人們在認識客觀事物的過程中對已感知的事物進行加工創造,產生一種新形象的心理過程。我國古代文論家劉勰在《文心雕龍·神思》中指出:“文之思也,其神遠矣。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劉勰這段話具體描述了想象的特性。可見,想象在寫作訓練過程中是很重要的。
指導學生對所設情境進行再造性想象訓練,就要求學生對教師的情境素材在頭腦中形成具體的形象并加以描述。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一個人的記憶表象儲存越多,他所展開的想象的內容越豐富。如《范進中舉》這個類似鯉魚跳龍門的喜劇故事,有它產生的時間特性,還有前倨后恭的親戚和鄉鄰作為背景。但反復體驗當時情境,在嬉笑的背后應是沉重的思考。據此,我要求學生,根據對清代小說和古裝電視劇清人服飾、風俗的理解與積累,以《胡屠夫的手》為題作文,展開想象,再現當時的情境,結果學生基本上能夠順利完成。
四、指導學生深入體驗情境,挖掘文本的內在底蘊
能夠脫穎而出、讓人擊節稱贊的文章,作者的體驗必然深,立意必然新。比如故事情境材料:一個小女孩趴在窗臺上,看窗外的人正在埋葬她心愛的小狗,不禁淚流滿面,悲慟不已。爺爺看見了,急忙引她到另一個窗口,窗外是美麗的玫瑰花園,小女孩果然笑逐顏開了。爺爺說:“孩子,不要開錯了窗戶。”體驗這個材料,有的同學就事論事,甚至擴寫改寫故事。思路較拘謹和保守。有的同學從故事中走出來,虛寫“窗”,像“窗就是一個人的心靈,讓心靈永遠面對生活中痛苦的事情,你的人生就灰暗,只有讓心靈面對歡樂的事情,人生才充滿陽光”,“學會轉身,幸福就在痛苦的旁邊,毗鄰而居”;還有的同學從反面去立意:“逃避痛苦、趨同快樂,這是一個小女孩的人生,我們需要長大,人生需要歷練”等等,感悟就含有哲理。文章寫出來很是精彩。
五、給予學生寫作的自由空間,尊重他們的首創精神
現在的學生視野開闊,知識面廣,思維活躍,個性張揚。他們不再人云亦云,有許多自己的想法和主張,寫出的作文也具有鮮明的個人風格。在新課標理念下,我們要做一名具有開放意識的教師,要懂得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個性與創造力的發展。要懂得在合作理念的情況下,也要有自己獨特的一面。寫作本來就是“我手寫我心”,應該給予學生自由空間,允許并積極鼓勵學生寫出自己獨特的看法和感受。也許這種感受幼稚、偏激,甚至是錯誤的,但我們不能簡單地以成人的社會標準去評價他們的品德,不要總是指責、訓斥、嘲弄,應該給予學生充分的理解與寬容,尊重他們的首創精神。讓學生在廣闊的天地自由翱翔,才能真正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
當然,這些是我在教學中的一點小小的收獲,要想真正提高初中的作文寫作水平,還需要同行們的共同努力,“我有你無,我無你有”,把我有的加上你有的。共同運用到教學中去,“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同仁們,努力吧,未來屬于我的、你的、屬于大家的!相信,初中學生的作文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會撐起一片藍天!
參考文獻:
1.姜紅娟.作文情境全程優化的研究.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2.王培,魏雪峰.遠程沉浸——實現情境學習的技術探索.中國教育信息化,2007年7月
3.洪曉東.《自能作文教學情境的創設》
4.倪網茍.《創設情境,激活學生個性化創作》
5.王蘭.《創設情境,快樂作文》.教育導刊,2005年第1期
6.馬文凱.新課標要求下的初中作文教學思路[J].教學研究.2006,2(中旬刊)
7.陳松恩.初中作文教學之我見[J].考試周刊,2008.(27)
8.何洪俊.積累、激趣、授道——初中作文教學三部曲[J].文科教學探索,2007.11
作者單位:四川省三臺縣郪江鎮初級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