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知識面寬,考點比較多,學生在進行復習時往往感覺到不知從何處入手,而教師常采用讓學生大量練習、一題重復練習等老辦法,強迫學生進行緊張復習。不少的老師認為只要講的越多,學生練習越多,學生中考成績就越好。實則不然,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中考化學考前復習的一些方法。
一、注重雙基,形成知識體系
初中化學知識涉及的面雖然很廣,但知識點間的聯系比較緊密,在復習過程中要讓學生充分利用歸納、對比等方法,把握學科特點、挖掘教材的內在規律,使知識系統化、結構化。綜合近幾年的中考題不難發現,無論是選擇題、填空題,還是計算題,對化學基礎知識、基本概念的考查占有絕對的比例。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復習時,應把對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概念的復習與基本技能的訓練放在首要位置,立足基礎,注重雙基,并設計配套習題讓學生感受知識點間的聯系,更好把握學科特點。例如1:在復習有關物質的分類時,我設計了這樣一組學生練習:下列物質中屬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屬于純凈物的是________屬于化合物的是屬于單質的是_________屬于非金屬單質的是________(填序號)
①自來水 ②食鹽 ③水銀 ④臭氧 ⑤不銹鋼 ⑥高錳酸鉀 ⑦雙氧水 ⑧氫氣 ⑨大理石 ⑩碳酸鈉,通過這道練習使學生既分清了混合物、純凈物、化合物、單質等概念的區別,又能夠讓學生掌握分類認識物質的方法,形成知識體系。
二、突現主體,做到少講精練
許多老師在進行化學考前復習時很擔心有的知識點沒有復習到,在中考中出現會影響學生的考試成績。因此,在進行考前復習時堂堂講,滿堂講,結果往往卻是事倍功半,費了油而燈不亮。這樣老師雖然講得苦,但學生動的少也聽得累,從而失去學習的興趣,復習效果自然很差。究其原因是沒有突現以學生為主體,給學生的練習缺乏針對性與個體差異。
1.給學生時間。考前復習應當從基礎知識入手,緊扣教材,面向全體學生,老師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其回顧課本知識,查漏補缺進行質疑、進而更好地把握知識點間的聯系。例如:在復習到應用廣泛的酸堿鹽這一章時,我首先安排了一節課的時間要求學生以小組形式選擇適合自己的歸納方法將這一章的知識進行歸納,比賽看誰的方法最科學、知識最準確、內容最完整、思路最新穎,然后同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課余時間一起進行評價,選出優勝者。在第二節課里將優勝小組的“作品”作為范例展示出來,供其余小組學生欣賞、借鑒與完善自己的“作品”,并配合相關練習題進行知識的鞏固與運用、檢測與反思。這樣大大提高了學生自主復習的參與度,使學生在書本與學生、學生與學生、老師與學生的互動中輕松、有效地復習。
2.要精心備課。中考前復習時,老師往往要求學生購買輔導書。如此以來老師帶領學生在復習時既不愁課堂沒有內容可講,又不擔心學生沒有事情可做,當然更不會遭受備課的“痛苦”了。這樣的結果是老師講完一本書卻不知哪是重點、哪是考點;學生同類型題目做了十多遍,但稍微一變就不會了。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中考化學復習時,備課就顯得尤為重要。備好化學復習課就必須要面向全體、著眼基礎、把握聯系、抓住考點,尤其是在鞏固練習的選擇上,還應當準確把握題的難易程度、找準解題切入點、分析學生易錯方向,體現問題層次性、針對性。
三、注重反思,做到及時鞏固
以前我在引導學生進行中考化學復習時,完成一章內容就立即進入下一章,結果發現剛開始學生復習興趣很高,但是隨著復習內容的增多,興趣快速遞減,越到后面不少學生就根本沒有復習的興趣與信心了。究其原因我認為是教師、學生缺乏反思意識,對每章的知識未進行及時鞏固與全面反思,使學生不知道重點與考點、心中疑點也沒有徹底解決,在心理上逐漸產生反感甚至對立情緒。這種急于求成、過于強調完成的復習方法結果適得其反。因此,我改變方法,在結束一或兩章內容后就會給學生留下一節課,讓學生理出重點與考點,交流并收集疑點,然后采用師生課堂討論的方法解疑答難。這樣讓學生輕松地參與到復習課堂中,讓他們學會反思,在反思中逐步成長。
作者單位:南江縣雙桂鄉九年義務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