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想品德課堂離不開具體案例,案例教學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思想。其重要作用在于:一是案例教學是一種引導啟發式教學,把知識的講授和能力的培養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二是思想品德知識多來源于經驗,其基本原理和理論帶有相當的模糊性和有限的合理性。品德課案例恰是這種模糊性和有限合理性的良好中介和紐帶。三是品德課案例教學符合學生的思維習性,案例中展示的社會活動、具體場景和細節會給學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引發學生理性思考,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思想品德學科 教材案例 運用 實效性
一、案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浪費了教師寶貴的時間。現行教材中案例明顯增多,渲染力度更強,文中有畫,畫中有文,與教材渾然一體,相互印證。可是在課改的浪潮中,教師往往費盡心思查找各種資料,將唾手可得的課本案例置之不理。以至于學生認為課本上的案例可有可無。教師即使使用課本上的案例,方法也以讀讀、看看為主,達不到應有的效果。使課本集科學性與趣味性為一體的教材案例變得無足輕重。
2.案例質量難以保證。教師自己查找的案例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限制,缺乏專業性的審查和研究,作為教學案例的價值不高。有的案例中所涉及的問題太膚淺,討論分析的意義不大;有的案例所涉及的又太深奧,學生討論分析又無從下手;有的案例所講的問題與實際情況聯系得不夠密切,難以激起學生的興趣;有些案例可以多角度思考,很難保證結論的單一性,甚至會出現負面效應。把這樣的案例應用于教學,很難保證它的科學性及與教材聯系的緊密性,很難達到教學的目的,甚至會起到相反的作用,難于達到教學目的。
二、如何提高教材案例的實效
1.用教材案例導入,提高實效性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在上課開始就巧設案例,創設情景,提出問題,有效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產生期待心理,激發求知興趣,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用案例導入起到知趣、動情、引思的作用。如,在教《情緒與生活》的內容時候,用課本案例導入。英國科學家法拉第,年輕的時候體質較差,加上工作緊張,用腦過度,身體十分虛弱,多方求治也不見效。后來,一位名醫給他進行了檢查。醫生沒有給他開藥方,只送了一句話:“一個小丑進城勝過一打名醫。”法拉第細細品位這句諺語,悟出了其中的奧妙。從此,他經常抽空去看馬戲和喜劇。精彩的表演,總是令他開懷大笑,慢慢地,法拉第的身體逐漸地康復了。學生聽了這個故事知道了應該怎樣調控自己的情緒。
2.用教材案例例證的論證,提高實效性
教師在授課教學內容的引用有關案例進行分析、論證,以求得正確認識的方法。怎樣運用教材案例,使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抽象的道理具體化。例如:75歲的吳大媽,中年喪夫,獨自把三兒兩女拉扯大,吃盡了苦頭。原指望孩子長大后有個依靠,不料兒女成家立業后一個個離她而去。孤身一人的她以撿破爛為生。現在年老多病,喪失獨立生活的能力,子女不給贍養費。她只好去婦聯投訴了子女們。婦聯同志聽了吳大媽的哭訴,把她的5個子女找來,給他們講道理、講法律,嚴厲批評,申明如果不悔改,法律將強制他們履行贍養母親的義務。吳大媽的子女受到教育,流下了悔恨的淚水,當場表示輪流接母親到家里生活,盡應盡的義務。這例證使學生們明白孝敬父母是應盡的道德、法律義務。
3.用教材案例討論,提高實效性
教師針對教學的難點和學生的疑點提出恰當的案例,通過同學之間及師生之間的共同討論,取長補短,以獲得正確認識的一種方法。案例:16歲的小君和小哲是高一同班同學。小君沉默寡言,愛好數學,一心想做游戲軟件工程師。小哲活潑開朗、思維敏捷、善于言談、立志當個律師。不過一時沖動改變了他們的命運。體育課上,小哲與小君發生爭吵,小君先給了小哲臉上一拳,兩人廝打在一起。被老師和同學勸阻后,小哲自感委屈,在樓道里找到小君理論,再次發生爭執。互毆中,小哲掏出了隨身帶的水果刀。小哲的左肩、背部和腰部被扎,送醫院搶救無效死亡。法院經審理認為,小哲無視國家法律,故意害傷他人身體,致人死亡,構成故意傷害罪,鑒于其為未成年人且事后能主動自首,依法判處有期徒刑7年,并賠償小君父母經濟損失。要求學生討論:(1)此事給小哲、小君及雙方家庭造成什么后果?(2)“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非法侵害生命健康權者受制裁”。結合這兩句話,談談此樁慘案如何避免?
4.用教材案例結尾的銜接,提高實效性
案例結尾的銜接,是一堂課結束時,教師為承前啟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銜接上下課時教學內容而設置的、耐人尋味的終課結尾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讓學生咀嚼、回味、反思、設置的懸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去思考、去探求。既對所授知識的概括和提煉,又為下一課作了鋪墊,學生帶著問題主動去預習,為學習新課做好準備。
5.用教材案例練習,提高實效性
在課后作業及各種考試中,根據教材重點、難點和學生中存在的疑難問題,運用教材案例精心設計案例題,鞏固深化知識,發展能力,提高覺悟。學生的練習過程是對重點、難點、疑點的再消化過程。為了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再消化,教師設計一定的題目予以訓練,設計的題目要題目在書外,答案在書中,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設計多種題型,開拓思路,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和多向思維能力;還要設計一些規范、矯正學生行為的行為作業題。
三、教材案例的處理技巧
教材案例在組織和表征知識時有些欠缺。如何使教材案例的教學效果得到充分發揮,拓展學生的視覺素養,就有必要對教材案例進行再加工。
1.案例的標注加工
有些教材的案例在內容上已經包含了教材語言的整體結構關系,雖沒有文字明確表明事物之間的關系,卻已暗含其中。在理解教材語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對案例用連線和文字加以標注,在此過程中,學生對教材語言的理解更深刻、更透徹,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案例的邏輯組合
教材有多個案例,通過其他途徑還能搜集到相關的圖片資料,讓學生辨析這些案例與圖片之間的深層內涵和內在邏輯關系,配以精煉的文字說明,就構成了獨具特色的體系圖,學生在構建教材體系的過程中根據這些圖對教材做整體上的綜合把握。
3.案例的多媒體展示
思品課每一課都有案例,合理使用多媒體教學工具,將案例用投影儀展示,使案例“動起來”,更直觀、形象,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更直觀地理解案例涵義。電化教學手段的利用,是未來教學的發展方向,也是老師學生使用科技時代的必要要求。
4.案例的拓展
思品教材的有些案例,需要教師根據實際教學活動需要,對教材案例的相關知識進行擴展、延伸,增強其深刻性,使案例內容更直觀、更豐滿,使學生更容易理解與掌握。
四、結語
明理、激情、導行,是思想品德課三位一體的任務。思品教學擔負著雙重任務,既要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能力,還要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思品課教學中,充分、靈活運用教材已有案例,培養學生的情感素質,激發學生的道德情感欲望,培養跨世紀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級上、下冊思想品德》
2.南開大學出版社,《教育學》
3.高等教育出版社,《現代教育理論》
作者單位:浙江杭州市蕭山區坎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