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課程理念,提倡以科學探究為突破口,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意識,促進學生主動學習。作為數學老師就更要從根本上轉變觀念,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上動腦筋、下工夫。現結合這幾年的教學實踐談談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的能力。
一、聯系生活實際,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
教學過程中,多引用些生活中與數學關系密切的實例,理論聯系實際,從而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的使用價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才會有自主學習的動力。
例如:在學習了相似三角形的相關知識后,讓學生實際操作去測量了學校旗桿的高度以及教學樓的高度,通過這些實際生活中的具體應用,不僅鞏固了知識,還激發了學生興趣。
二、利用開放性問題教學,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要求數學教學不僅要教學生常規思考方法,還應該引導學生創造性的思維和自主探索能力。
例如:一個用黑白兩色的皮子縫制而成的足球,已知該足球共有12塊黑皮子,那么這個足球上有多少塊白皮子?
讓學生猜想推測,聯想足球的組成同時考查了學生日常對事物的觀察能力,還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創設自主學習的環境,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
1.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平時注重對學生情感的投入,熱愛學生、了解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盡力為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評價時做到不褒此貶彼。
2.培養質疑能力
教師在教學中應善于用懸念、反問、比較、轉化等激疑方法,努力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學會質疑,使“有疑——釋疑”的教學過程成為學生自主參與、主動探求知識的過程,從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使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
3.提供給學生自我展示的機會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機會,營造一種生動活潑的學習局面和氛圍,讓學生能夠主動地學起來。形式如:小組討論、大組交流等。這些活動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留給學生探索思考的余地,在課堂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課堂教學中,有些學生能探索出來的問題,教師絕不能包辦、代替,應盡可能給學生多一些思考的時間,多一些活動的余地,多一些自我表現的機會,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體作用。
總之,數學自主學習方法的掌握并非朝夕之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只要教師在教學中給予足夠的重視,并不斷地進行培養和訓練,久而久之,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一定會得到發展。
作者單位:河北省香河縣第十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