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課程改革將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作為外語教學的目標。通過課堂活動,讓學生在真實或接近真實的情景中學習和使用語言,進行語言交際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便成為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在日常教學中,我非常重視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激活教材,奠定交際活動的基礎
教材是統編的,學生的情況各不相同,因此教師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作用,創造性地運用教學法思維,借助各種教學媒體,把教材內容激活起來,還原為活生生的交際現實。
1.把文字轉化為話語。教材是以文字形式呈現于學生面前的,而英語教學的實質是語言實踐,說又是語言實踐關鍵的一環。說,首先要聽。因此,教師應運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向學生展示語言材料及其主要語言結構。通過聽錄音模仿自然的語音語調,聽學生對話,朗讀,表演,加深理解和記憶,并檢驗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和運用程度。教師努力用英語組織教學并貫穿始終,使學生在注意情景、句型、詞匯內容的同時,通過聽力理解,潛意識地吸收大量語言信息,為交際活動奠定基礎。
2.把教材內容活化為實際生活。情境需要語言,語言應當從情境中談起。因此,教師應想方設法使學生置身于正確使用語言結構的場合,借助簡筆畫、投影片、實物、多媒體等創設情境,巧妙設計活動任務,讓學生在逼真的情境中,自覺或不自覺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之中,只有讓學生充分調動起各種感官的作用,全身心地投入到精心設計的活動任務之中,才能通過語言實踐,將英語知識轉化為真正的交際能力。
二、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是交際活動的關鍵所在,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當是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和評判者。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因此,作為一個英語教師要善于觀察學生課堂內的表情和反應,隨時調整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充分接觸英語,運用英語,使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解決困難,享受到解決困難之后成功的喜悅,從而進一步形成一種推動學生前進的內部動力。
1.指導學生“開口說”。初中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語言基礎,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大部分的學生在課堂中表現為不愿說,說錯了怕別人笑,尤其是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這種情況最為常見。而對于英語這門培養語言交際能力的工具來說,“開口”是學好的第一要素。因此,首先要建立一種融洽的師生關系,創設一種輕松和諧的氣氛,這樣既能消除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緊張心理,學生也會想說、愿說,不怕說錯。說的方式很多,在指導學生開口說的過程中,精心設計每一步,化難為易。學生經過幾次重復的聽力訓練,基本上能“仿說”這一語言結構,他們便開始學著說,然后聽錄音帶跟著說,學生從被動的聽到主動的開口說,發揮了學習的主動性,也樹立起了學生的自信心,在學英語的過程中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2.引導學生“搶著說”。有了學習的主動性,教師應把握契機,調動起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要使學生從“開口”到“搶說”,充分地運用英語。在課堂教學中,精心設計游戲,能使課堂氣氛活躍,有新鮮感,學生能在暢快的笑聲中,興趣盎然地吸收新知識,而且印象深。其次,在課堂中展開競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心理學研究表明,競賽是用來鼓勵進取,消除懈怠的誘因之一,開展競賽,是提高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手段。在上閱讀課文時,我常進行問答競賽,復述課文競賽等。在實踐過程中,我發現原以為很枯燥的課文教學常常是學生很樂意上的課,常常會出現一次又一次的高潮。這樣的競賽,即使成績較差的學生也會積極參與,把已學的語言知識作為自己的交際工具加以運用,都會搶著說。
3.倡導學生“自己說”。課堂中,從學生開口說到搶著說,教師的指導作用顯得相當重要,學生在控制與半控制中進行語言操練。但我們教語言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盡可能地把自己掌握的語言技巧自然地運用于語言交際活動中,應讓學生嘗試“自己說”。首先,我建立了值日報告制度,按學號輪流,值日生先寫出書面報告,用所學的語言材料談論現實生活中發生的事,發表自己的觀點,或根據課文自編對話,進行表演,在每堂課前兩到三分鐘進行Duty Report,再向全班同學針對報告內容提問,或做判斷是非的練習,這樣既強化了學的語言知識,又培養了運用英語的能力,對全班同學來說也是一次極好的聽力訓練。另外在復述課文這樣的練習中,我都倡導學生自己說,不要照搬課文句子,有利于培養學生創造性地運用語言的能力。
三、優化教法,讓交際活動掀起高潮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作為教師不斷地探索符合本學科特點和學生具體情況的教學方法,這應該是永無止境的。英語是語言實踐課,而不是語言知識傳授課,在教學中,不管結構操練,還是情景操練,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不是單純地練,而是讓語言操練具有部分交際方面的特征,這樣比一般的操練形式更易達到“使學生獲得英語基礎知識和為交際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目的,這樣的操練形式使得教學活動和現實更加貼近,這樣的課堂教學,不僅讓學生操練,更讓學生有機會用自己已掌握的語言知識來表達自己的思想。
作為教師,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創新和借鑒教法,創造機會使學生盡可能地把已掌握的語言技能自然地運用于語言交際活動中,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從而達到“為交際而運用英語的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走進新課程》
2.《英語課程標準》.(修訂本)
3.《中學英語新課程教學法》
作者單位:河南省上蔡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