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業是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它能幫助老師了解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困難,及時調整教學進度和策略。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老師必須重新認識作業的作用,轉變作業觀念,培養學生的能力,改革作業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真正提高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作業觀念 作業方式 科學素養 教學質量
作業是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它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和鞏固所學的知識技能,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意識,而且也能夠幫助老師了解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困難,及時調整教學的進度和策略。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老師必須重新認識作業的作用,為了切實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發展,老師必須進一步轉化作業觀念,努力改革作業方式,在平時教學中不斷優化作業的設計。下面我從教學實踐的角度,談一點自己的思考與探索。
一、轉變作業觀念,培養學生的能力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知識產生于主體(學生)與客體(學習內容)的作用過程之中,學生自主建構知識的能力是知識學習的保證。在初中《科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往往不能充分發揮主體的自主性、能動性和獨立性,影響學生個性的自由發展。《科學》作業作為課堂教學的延續和補充,能彌補這一缺憾,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習興趣;如果老師不重視優化作業設計,不僅會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而且還會扼殺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在轉變作業觀念方面,應注重以下幾個原則:
1.堅持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主體性原則
作業是學習的一個重要手段,需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只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揮自覺性、主動性,才能實現學習的有效性。由于學生智力因素和知識基礎不同,老師布置的作業內容難易要適中,要體現出選擇性,層次性,要適合全體學生。另外作業方式應倡導個性化,作業問題應接近學生思維最近發展區,真正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2.堅持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人文化原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不竭動力。作業設計應富有創意,形式新穎、內容聯系實際并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學生在一種愉悅的環境中,體驗到成功樂趣。同時還要讓學生有權利自主選擇不同數量、不同內容的作業,這樣才可能真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一刀切,統一的作業那只是教師的主觀意志強加于學生的表現。
3.堅持拓展學以致用的應用性原則
初中《科學》作業具有開發學生應用意識,拓展能力的優勢,作業的設置和實施要多聯系生活實際,聯系社會熱點、焦點問題,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社會生活的實際問題,體驗、感受科學知識的廣泛應用。
綜上所述,轉變作業觀念,老師要樹立一種大的作業觀,讓作業不僅僅是課堂知識的幾個鞏固練習題,更應為提高學生科學素質發展需求服務。
二、改革作業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作業不僅是教師了解學生學習的重要途徑,而且可以很好培養學習興趣,因此作業的布置方式應具有新穎性、趣味性、激勵性,讓學生愿意去做,渴望嘗試和探索。重視提高學生科學素質的作業宜采用下列幾種方式:
1.選做型作業
作業布置忌統一化,忌強求所有學生同步發展,而應該根據實際教學內容的難易,設置成有層次、有臺階的多元化問題。《科學》作業的設計對學生的要求不能“一刀切”,要注重因人而異,作業要分必做和選做兩種,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練習的需要,努力做到下要保底,保證全體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形成基本技能;上不封頂,給學有余力的學生提供拓展的空間和再提高的機會。
2.實踐應用作業
重視知識的實際應用,引導學生利用科學知識去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組織學生參加課外實踐活動,重視科學知識與生產實踐相結合。例如,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新聞媒體收集有關空氣污染、溫室效應的資料,進行社會調查(如調查研究河流水質、環境污染造成的后果、廢舊電池的回收等等),參觀學習(參觀田魚養殖等活動)等,在完成這些作業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對信息的收集、處理、分析能力;在研究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匯報、交流的過程中鍛煉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還增強了學生對社會的責任感,真正體現了以人為本,學以致用的目的。
3.總結型作業
初中《科學》作為綜合性理科課程,涉及到物質科學(物理、化學),生命科學,地球、宇宙、空間科學等方面的知識,內容具有廣博性、多樣性和綜合性等特點,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應盡量跨越學科界限,使各學科的知識實現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真正發揮“綜合”的優勢,讓學生從整體上認識自然。如當學生學習了一個主題后,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學習的知識及時總結、歸類,促進科學知識的內化。
4.開放性作業
在近年來各地的中考試題中,開放性試題的比重越來越大,我們需引起重視,努力設計開放性作業用于教學之中,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創造性,為學生學好知識、增強創新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如請寫出在一輛汽車上所發生的能量轉化的事例(至少寫3個)……給你一副眼鏡,請你根據所學的光學知識,用三種實驗方法判斷它是老花鏡或是近視鏡……有一密度為ρ,邊長為L的正方體靜止在水平桌面上,求出與此物體有關的量……又如請你回憶一下廚房里涉及到的科學知識(至少寫3個)……
當然,作業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靈活的作業方式,讓每個學生喜愛作業,愿意嘗試,同時作業還應該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只有正確的作業觀念和作業方式,才能真正提高教學質量。另外作業方式改革還涉及作業設計的各種方法體系,如作業批改,評價方式的改革,所有這些只有一個目的,就是作業要有利于推動學生科學素質和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教育部主編.《全日制義務教育科學(7~9年級)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游銘鈞著.《論素質教育與課程改革》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
3.吳俊明主編.《新課程理念與初中化學課程改革》.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11月
4.吳俊明主編.《新課程理念下的創新教學設計》.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03月
作者單位:浙江省青田縣山口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