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語文新課程以培養學生“自主、合作、創新的學習模式”為宗旨,為學生發展指明了方向,把“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讓學生對語文知識產生好奇心、探索欲,激發學生們的求知欲望作為新課程教學的核心理念。那么如何在新課程背景下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呢?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總結了一些經驗,現介紹如下,與大家交流討論,共同提高。
關鍵詞:新課程背景下 初中語文 教學效率
新課程背景下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是實現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提高就業率,培養學生一專多能,適應社會需求的關鍵。那么如何在新課程背景下提高語文教學呢?筆者通過自己多年從事教學工作的經驗和體會,總結了一些看法,與大家交流討論,共同提高。
一、創設愉悅和諧的教學氣氛,提高教學情緒
新課程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創設愉悅和諧的學習環境能使學生如沐春風,如飲甘泉,人人輕松愉快,個個心馳神往,是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的必要條件,沒有教師“敬業、樂教”,就不會使學生“樂學、善學”。同樣的一節語文課,有的教師上起來氣氛十分活躍,教學效率比較高,有的教師教學起來就會覺得沉悶,學生的思維活躍不起來,講得死氣沉沉、沒有一點生氣。追根揭底,是因為前者一開始喚起學生積極的學習欲望,激發師生的互動情感,感受思維活動的快樂,從而為營造課堂氣氛提供保證。但對于后者來講也專心備課,教學手段無可挑剔,但是課堂氣氛卻死氣沉沉、沒有一點生氣,這是因為后者只是機械式的生搬硬套、死搬教條,根本不關心學生的心態。
如何才能創設愉悅和諧的教學氣氛,提高教學情緒呢?那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并時時刻刻關懷學生,和學生多交流、多探討。要想使語文教學活靈活現,教師必須把情感作為教學的目的之一,使課堂教學成為品質性格的“刻劃場”。在教學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教案:《幼時記趣》一課時,教師可以給學生6分鐘的時間盯著教室里的電扇,讓他們切實地體會到“項為之僵”的感受。教師創設了情境,使課堂由“平面”變得“立體”,使課堂變成五光十色、富有張力、充盈美感的信息場,從而激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學生情不自禁地“樂”語文。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在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下進入新課。
二、采用生動風趣、鮮明、形象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喜新厭舊”是人之常情,初中生年齡小,當然也不例外,所以在教學中應該采用生動風趣、鮮明、形象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給學生新鮮感,讓學生對語文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瑞典著名教育家皮亞杰認為必須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強烈情感,才能引導學生取得優異的學習成績。他曾說:“所有教學活動都離不開興趣”。這句話準確地闡述了興趣對學習的重要性。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這就需要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激勵、喚醒等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他們無所顧忌、敢想敢說、求新、求異的好奇心。例如:講故事、設問、復習舊知識引入新課,運用游戲、利用電化教學、直觀教具、課堂提問、練習形式多樣化等方法,在這樣的情景模式下,學生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趣味性就被充分調動了。采用靈活多變的能夠激發學生的最大潛能,讓每一堂課都是新穎的,從而啟發他們的思維能力,寓教于樂,學得主動,促使學生形成最佳的心理狀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提高教學效率。
三、精心設計試題,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雖然我們面臨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當前教育并不等同于應試教育,傳統教育的許多方面發揮了和正在發揮著其積極的一面,我們不能否認考試的重要性,考試不但是對學科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考查,而且還是教師獲取教學成果的反饋。適當運用考試,可以提高學生們的自信心,激勵他們積極爭取,努力向上,從而達到轉化差生目的。例如:在考試的過程中初中語文教師可以要有意識地出一些難易相當的題目,有助于增強學生的信心,使他們意識到自己的學習成果是被認可的。在考試前教師應給學生打氣、鼓勵,不加壓,對學習較差一點的學生,教師應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進行個別輔導,這樣還可使學習較差一點的學生經過奮斗、努力也有取得好成績的機會,讓他們在語文學習中也感受到有成就感。這樣,就會慢慢得把他們從“比別人差一等”的印象中轉到學習中來,從而培養了他們的自信心。
總之,只有創新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學生才能獲取更多的知識、掌握多種學習方法,更重要的是樹立了自信心,體現了語文的真正魅力。
參考文獻:
1.張慧寧.中學語文教學中的語感與吟誦[J].教育導刊.2008年05期
2.顧賢芳.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語感能力培養的策略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16期
作者單位:江蘇泰州市明珠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