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分層教學,就是教師充分考慮到學生中存在的差異程度,有針對性地加強對不同類別學生的學習指導,以便使每個學生都得到最好的發展。本文探討如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
一、分層教學的理論基礎
1.多元智力理論。分層教學以多元智力理論為基礎,關注學生個體差異性和不均衡性評價標準分層,重視評價對學生個體發展的建構作用。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重視個性發展,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以學生的發展作為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真正體現“以學生發展為中心,以社會需要為方向,以學科知識為基礎”的教育改革要求,也能真正體現素質教育的精神內涵。同時,分層教學有利于每個學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創造性潛能的發揮,真正為每位學生的發展奠定人格成長與學力發展的基礎。
2.合作學習理論。合作學習是一種教學形式,它是指幾位異質性的學生組合在一起,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進行學習活動,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其基本要求是:
(1)小組中成員不僅要對自己的學習負責,也要對組內其他同學的學習負責。
(2)學生們有機會相互解釋所學東西,相互幫助理解和完成作業。
(3)各小組成員必須為提高組內共同的學習效率而進行合作學習。合作學習實質上是在分層教學活動中,把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異質同組組合,加強相互溝通,共同學習,以彌補分層教學在學生“學”方面表現的不足。
3.成功教育理論。“成功教育”的理論,它引導我們解決了許多我們以前難以解決的問題。分層教學,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實施“成功教育”的先決條件。在這里,“成功”二字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具有不同的標準。一個對于C組學生來說也許是不屑一顧的問題,對于A組學生,只要他們解答出來就是成功;一個上次僅考40分的學生這次考了45分就是成功。教師應善于給學生成功的機會,并對其每一個小小的成功給予表揚,千萬不要吝嗇“Good”“OK”,“Well done”等話語,讓他們在一次次贊揚中逐漸樹起信心,從一個個小的成功慢慢走向大的成功。
二、分層教學的實施
1.施教前的目標分層。在備課時,要突出層次性,注重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基礎和認知能力,圍繞主體參與這個中心,確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盡可能做到使差生“跳起來摘果子”,讓中等生吃好,優等生吃飽。備課時教師要充分學習大綱,鉆研教材,以落實“三基”為根本,分析學生,精選題目,突出小型綜合;注重分層訓練,重點突出A、B兩層的標準,C層注重技能,提高速度。不同層次的學生可根據自己的需要和基礎選擇目標,這樣既可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教學內容的易接受性,又能激發每個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興趣,增強每位學生獲得成功的信心,使他們變“被動式接受”為“主動式探求”,使教學效果及學生參與達到最佳。總之,在備課時一定要做到內容與學生的協調性,為成功組織實施分層教學做好充分準備。
2.面向全體,施教分層。施教分層是根據班級的具體學情,以班級學生能接受的程度為基礎,確定一節課知識的教學起點、教學量、教學進度,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因人施教。它改變應試教育那種“少數尖子撐場面,多數學生作陪客”的被動局面。“區別對待,分層施教,全員參與,共同進步”,這樣既能保證每個學生都能達到基本要求,又能因人而異使每個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實現學生學習的個體化,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實現練習、檢測分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運用練習對學生學習進行監督,發現問題,及時矯正。教師在設計練習或布置作業時要遵循“兩部三層”的原則。“兩部”是指練習或作業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兩部分;“三層”是指教師在處理練習時要具有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為知識的直接運用和基礎練習,是全體學生的必做題;第二層次為變式題或簡單綜合題,以B層學生能達到的水平為限;第三層次為綜合題或探索性問題。第二、三兩層次的題目為選做題,這樣可使A層學生有練習的機會,B、C兩層學生也有充分發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因而提高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分層達標檢測是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的差異,實施分層考核辦法,測驗時試卷設計為必做題和選做題兩卷。這種設計方法可使A層次學生有更多的成功機會,進而增強其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同時也可使B、C兩層學生不易滿足,激發其求知欲。
總而言之,在英語教學中運用分層教學法,既尊重個性,體現差異,又激發活力,促進發展;既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上某些心理障礙,避免學習時“優等生主動,中等生被動,后進生不動”的局面,又激發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欲望,使“要我學”的學習觀念轉變為“我要學”,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程度,從而真正實現英語教學面向全體學生的素質教育,達到全面提高英語教學成績的目的。
作者單位:河北省香河縣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