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標準》明確規定:“課外閱讀總量五年制不少于100萬字,六年制不少于150萬字。”作為老師,我們不能不深思:應如何及早引導學生去正確面對紛繁復雜而又豐富多彩的閱讀世界,博覽群書,開拓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不斷提升學生的整體綜合素質,從而使學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長,潛能得以發掘,以淵博的知識去適應和面對未來社會的需要和挑戰。
關鍵詞:教學 課外閱讀
《新課程標準》明確規定:“課外閱讀總量五年制不少于100萬字,六年制不少于150萬字?!泵鞔_地界定課外閱讀的定量指標,可見,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更加重視。古人也有“書中自有黃金屋”之說。朱熹也曾經指出,“讀書白遍,其義自見”。杜甫所提倡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等,無不強調了多讀書廣集益的好處。但在今天,充滿外來誘惑的今天,作為老師,我們不能不深思:應如何及早引導學生去正確面對紛繁復雜而又豐富多彩的閱讀世界,博覽群書,開拓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不斷提升學生的整體綜合素質,從而使學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長,潛能得以發掘,以淵博的知識去適應和面對未來社會的需要和挑戰。對此,我在這里談談自己的淺見。
一、在常規教學中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興趣是鼓舞和推動學生課外閱讀的巨大動力。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指出:“沒有任何興趣,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學生有了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課外閱讀產生主動需要。所以,要養成學生的閱讀習慣,首先要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在教學中,我的做法有以下幾點:
1.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
(1)利用班會課開展多樣有趣的讀書活動??梢允枪适聲?、演講比賽、書簽制作比賽、小小報評比、讀書征文比賽等。例如,我剛教完《十六年前的回憶》(這篇課文講的是李大釗同志),我就布置學生看有關英雄人物的故事書,在第6周,我利用班會舉行了主題為“我心中的英雄”的故事會,學生興趣盎然,積極尋找這一類的書籍閱讀,同時也讓學生在活動中進行閱讀訓練并提高閱讀能力。
(2)知識性、趣味性融于一體的“游園會”。六一節將至,我讓學生通過課外閱讀,積累一些謎語、腦筋急轉彎、歇后語、詩歌等,然后自己動手制作一期“六一游園會”,使學生在游藝活動中,積累了知識,豐富了課外閱讀,培養了創造力。
(3)課本劇表演。即學生通過舞臺表演的形式將課外閱讀材料中的人物形象或精彩片斷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演繹。例如教學《草船借箭》時,我讓學生對課文進行表演,學生興趣可大了,我乘勝追擊,讓學生看名著《三國演義》,并利用中隊課讓學生采取書中的片段進行課本劇表演,學生就更有興趣閱讀這本書了。同時,這樣可以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人物形象和理解故事情節,對學生的才藝表演也是一次很好的鍛煉。
2.采取多樣的評價手段
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效果給予適當評價。評價要以鼓勵為主,教師的一句表揚,能讓學生產生無窮的動力。獎勵對于激發學生閱讀興趣起著推動作用,我根據學生的課外閱讀登記本、讀書筆記、讀書活動的情況進行獎勵,每周評選“讀書之星”多名,并把“讀書之星”公布在教室墻報上,除此以外,還評選“優秀讀書筆記”“最佳演繹者”等,有了這些獎勵,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更高,久而久之,便把課外閱讀當作興趣。
我還讓家長參與到評價中,“課外閱讀登記本”其中一欄是家長的話,家長針對閱讀情況及時作出評價,這種評價同樣可以很好地激勵學生。
二、創設良好的閱讀氣氛
1.建立班級圖書角
由于學生書源的不足,我動員學生把個人的圖書暫時存放在班里,組織學生自己管理借閱。圖書角設在教室一角,課間課余時間隨時借還,十分方便。為了介紹圖書,我組織學生舉辦圖書展覽,展出學生整理編寫的宣傳圖書的資料。資料包括圖書封面、圖書內容提要、作者簡介、時代背景、適合年齡等,這樣就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閱讀條件。
2.巧用課前五分鐘
每天只記三個成語及好句好段。記憶可幫助學生積累,并加以運用。基礎好的同學,可識記成段的優美文字,基礎差一點的,以記好句子為準。每節課前五分鐘時間,由學生充當小老師,把自己積累下的新成語、好語段給予全班性的推薦。
每周推薦一首古詩(含詩意)。我根據“新課標”上推薦的古詩,每周推薦一篇,有學生輪流抄寫,并設計圖案裝飾。教師適當講解,讓學生在反復吟誦中感受到節奏明快、瑯瑯上口的魅力,并接受思想熏陶。每周抽課前五分鐘進行背誦。
每兩周讀一本好書。同樣利用課前五分鐘讓學生說說閱讀書籍的自己最深刻的地方和感受。每節課的課前五分鐘,以上環節交替進行。
3.保證閱讀和交流時間
我根據教學的需要,及時推薦適合的讀物或文章,實現課內外的溝通。每天騰出15分鐘,讓學生既可朗讀所教的課文,也可翻閱課外的書報,每周劃出兩節課時,讓學生看課外書籍,保證有計劃地開展課外閱讀及指導。
每周上一節閱讀交流課。交流形式沒有限制,或是談心得體會,或是復述作品,或指導閱讀等。
三、結合教學內容,指導學生選擇讀物
當今社會上涌現出許多不知名的青年“作家”,有相當一部分的書語言粗俗,或隱藏暴力,可是這些往往吸引小學生,這就需要老師適當地進行指導選擇。我一方面通過“新課標課外閱讀推薦書籍”向學生推薦必讀和選讀書目:另一方面,對這類書籍的閱讀加強指導,提出要求。如《雷鋒的故事》《高爾基的童年》等,可讓學生查找書中主要人物的生平資料,或聽取老師對該書的時代背景和作者情況的介紹,使學生對雷鋒、高爾基產生崇敬的心情。此外,教師還要博覽群書,特別要廣泛地認真閱讀兒童讀物。學生每學一篇課文,只要或網絡有相關資料,就要向學生介紹與這篇課文有相關內容的課外書,讓學生去閱讀,并指導學生怎樣讀。比如學了《草船借箭》一文,就向學生介紹一本《三國演義》;學了《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就讓學生讀《高爾基的生活》。經過一段時間的引導,學生的課外閱讀不但逐漸養成了習慣,而且走上了正確軌道。
四、教給學生閱讀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有的學生憑著興趣,凡有生動情節的內容就走馬觀花地讀;有的則讀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積累知識,汲取技巧,用到寫作上。顯然這樣的讀書方法是收獲甚微的。因此,我們要進一步引導他們不僅愛讀,而且會讀,要讀得更好更有收效。作為讀書的指導者,我們應該向學生提供一些好的閱讀方法:
1.選讀法
這種方法的運用一般是根據學生在課內學習或寫作上的某種需要,有選擇地閱讀有關書報的有關篇章或有關部分,以便學以致用。如學習了《詹天佑》一課,學生為了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我國鐵路的發展和詹天佑的愛國精神,有目的地上網查閱。
2.精讀法
所謂精讀法,就是對書報上的某些重點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靜思讀書的閱讀方法。它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語言引經據典,情節生動。教師可以利用這些作品為依據,指導學生精讀,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調動多種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想、邊批注,逐漸養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
3.速讀法
速讀法就是對所讀的書報,不發音、不辨讀、不轉移視線,而是快速地觀其概貌。這就要求學生在快速地瀏覽中,要集中注意力,做出快速的信息處理和消化。我國古代有:“好古敏求”“讀書十行俱下”之說,可見早就提倡熟讀能力。利用速讀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時間獲取盡量多的信息。
4.摘錄批注法
此閱讀就是在閱讀過程中根據自己的需要將有關的詞、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來,或對閱讀的重點、難點部分劃記號,做注釋,寫評語。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蔽恼轮懈挥薪逃饬x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動的詞句、段落,可以摘錄下來,積存進自己設立的“詞庫”中,為以后的作文準備了豐富的語言積累。同時還可以對自己訂閱的報刊雜志,將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來,粘貼到自己的讀書筆記中。讀與思共,思與讀隨。在閱讀的過程中,要學著用自己的閱歷和知識去審視、對比、評判書中的內容,并及時記下自己讀書的感受和疑點。總之讀書要做到“手腦并用”閱讀才將會變得精彩、更有實效。
總而言之,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應注意學生興趣的培養和鼓勵,注意方法的指導,并重視閱讀效果,給予正面的引導。使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
參考書目:
《新課程標準》及《新課程標準解讀》
作者單位:山東省龍口市七甲鎮后遲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