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開設信息技術課的目標是培養中學生一定的信息素養。信息素養指的是一種可以通過教育培養的、在信息社會中獲得信息、利用信息、開發信息方面的修養和能力。作為信息社會的一個人,不僅應具備獲取信息、理解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還應具備創造信息、發布信息的能力,這種信息能力是要求信息社會的每一個人必須具備的能力。人們要迎接社會的各種挑戰,必須具備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而信息素養恰恰是現代人綜合能力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一、提高教師自身信息素養,積極創造信息素養環境
教師的信息素養是影響中學生信息素養的關鍵,信息技術課教師需不斷地加強現代教育技術的學習,及時地轉變教育思想觀念,讓信息技術課堂充滿活力。在課堂實踐中,教師應注重怎樣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有一種獲取知識的欲望。同時,教師也應該讓學生有一種成就感,即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自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而獲取知識的一種成就感。要想營造良好的信息技術的學習和使用氛圍,首先要求教師搞好課堂設計,盡量把一些抽象的知識變成學生的感性認識,讓學生了解這些抽象知識的動態。
因此,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的信息素養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教師能將現代教育技術應用于教學過程,如使用軟件和Internet資源來備課,自己能設計、制作多媒體課件,并根據教學需要應用于教學任務。二是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為學生運用自己的信息技能進行自身的建構學習。
二、采用主題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對教學內容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把握好教學過程結構關系要素的轉換:老師由知識的講授者轉變為學習的指導者;學生由知識的接受者轉變為知識的發現探究者;教材由學習對象轉變為學習資源之一;電腦媒體變展示工具成為學生學習的認知工具。
采用主題教學,增加學生參與學習的機會,創造一個互動的交流環境,使學生初步樹立協作精神,學會與他人合作,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實際教學中,可采取以下環節進行:
1.確定主題:確立本節課要完成的實際內容,展示實際完成的作品,讓學生從整體上有一個感性認識,激發起學生創作或創造的欲望。
2.提出問題:圍繞主題,提出本節課學習的中心內容,考慮用什么知識解決具體問題,優選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
3.分析問題:教師可根據本節課的問題,做一下簡單或詳細的流程演示,讓學生對解決的步驟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4.自主探索:解決的思路清晰后,讓學生圍繞問題自己去探討、處理問題。教師可提供解決問題的一些線索或步驟。
5.評價及反饋: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可采取個人評價和集體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教師可采取對某一學生進行講評的方式進行評價和總結,亦可讓學生相互評價。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促進學生創新精神和信息素養的培養
信息技術教育中,要特別重視信息活用能力的培養,即以信息技術的方法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如何分析問題,如何根據問題的分析去尋求解決問題的算法,如何評價與完善解決問題的過程比工具的掌握更為重要。在信息活用能力的培養中,與具體機器、軟件操作能力相比較,應更注重分析問題能力的培養。課堂的時間是短暫的,為了給學生更多的培養、提高信息素養的機會,結合教學,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以對課堂進行延伸,讓學生創造并創新出好的作品。
信息技術教育是一種素質教育,不是以某種技能為目標的技能培訓。信息素養是信息社會的每一個成員所必須具備的一種基本素養,目前,中學正大力普及信息技術教育,但運用行之有效的方法來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還需要信息技術課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作進一步的探討。應將學生的信息素養及其培養作為學校素質教育及學校教育信息化的一個重大問題予以高度重視,認真解決,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促進學校教育的現代化。
作者單位:河北省唐山市二十六中學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