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旨在探討高中新課程改革中地理教材編寫體例的改革。論文第一部分,提出在高中地理新教材中,應添加地理例題,通過例題教學,提高地理教學效率,實施有效教學。第二部分,根據教學實踐,在高中地理必修1至必修3的教學中,分別舉例說明在教學中添加地理例題的必要性,并對各個必修教材添加例題作出設想。第三部分,結論。
關鍵詞:高中地理 新課程改革 適用例題
地理作為文理兼修的學科,一直被認為是難學、難考的學科。特別是在必修1教學中,學生對地理劃入文科,表示不理解。甚至有學生表示,地理怎么是教一套、考一套?作為地理教學工作者,我們越來越感到,在地理教材中,有必要在高中地理各版本教材中添加解題例題。
一、新課程教學改革呼喚教材中添加行之有效的教學例題
眾所周知,數學、物理、化學等科目的教科書,一直都按“原理——例題——練習”的體例進行編寫,學生按例題分析步驟,完成練習同時形成解題思維,進一步把知識遷移到測試中。就是說,學生在使用這些科目的教科書時,就能把書中教授的原理、定律,通過例題演練,獲得進一步的認知。而地理教科書,從舊教材開始,就大量地使用文字對地理原理、規律做不厭其煩的論述,并配圖,同時強調掌握讀圖技能。地理各類等級測試,從以往必考教材內容填空,到刪除填空題,再到目前明確強調不考各版本教材出現過的案例。可見,地理的教和考模式,越來越向理科靠攏,高中地理新課程教學,對學生能力的要求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就是說,要求學生在缺失地理例題的情況下,歸納出地理規律和原理,并直接遷移到各種測試中。難怪有部分學生覺得地理比物理還難。設想一下,如果在高中地理新教材中添加可以進一步闡明地理原理、規律的例題,就像在課文與練習之間搭建了一個梯子一樣,完善了學生的思維及轉換的環節,有力地把新課標要求的原理、規律與課后的各類練習、測試聯系起來,大幅度降低地理學習的難度。可見,在地理教科書中添加適用例題勢在必行。
二、必修1中的某重要問題的解決及在必修1中添加例題的設想
在必修1的教學中,幾個例題的解決,使得學生地理技能明顯得到提高。案例如下:
1.黃赤交角問題的例題
例題1.讀黃赤交角示意圖回答:
(1)數碼①和②中,表示赤道平面的是
① 。
(2)目前黃赤交角的大小是 23°26′ 。
(3)由于黃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陽直射點在 南北回歸線 之間做周期性往返運動。
(4)當太陽直射點移動到G點時,全球晝夜長短狀況是 等長 。
對于本題的教學,關鍵在于掌握兩組垂直關系:地軸垂直赤道平面,晨昏線垂直黃道平面。同時,通過展開空間想象,對晨昏線進行定位,這是一道相當優質實用的例題。完成本題后可進入下一例題。
2.地球運動的相關例題
例題2.下圖是陽光照射圖,回答以下問題:
(1)在圖上用陰影表示夜半球。
(2)在圖上畫出地球的自轉方向。
(3)a、b、c、d四點分別表示地平線上某一點。此時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小的是d點。
本題關鍵考查上一例題的掌握,是否清楚了地軸與赤道的關系?是否清楚了太陽光線與晨昏線的關系?通過逐步解題,還可以揭示,黃赤交角變化會引起怎樣的變化。這道練習題可編入課后習題。
按照高中地理新課程實施標準,必修1課程涵蓋的地理規律、原理相當多,涉及代數運算、立體幾何的內容也很多。因此,必修1教材以下章節應添加例題講解。《行星地球》:黃赤交角、時間計算、日照圖的判讀等。《地球上的大氣》:熱力環流、天氣圖的判讀、氣候類型的識別等。《地球上的水》:河流流量變化圖的解讀、洋流性質判斷等。《地表形態的塑造》:地質地貌圖的解讀等。
三、必修2中的某重要問題的解決及在必修2中添加例題的設想
工業按成本進行區位選擇的例題。
某企業打算在廣東省開辦一間生產工廠,他們在不同地區進行了選址考察,制作了一張各地區生產成本比較表(下表)。分析并完成1,2題。
1.該企業廠址應選擇( C )
A.①B.②C.③D.④
2.該企業屬于( B )
A.市場指向型B.動力指向型
C.原料指向型 D.勞力指向型
通過學習第1題,學生掌握了計算總成本確定工廠選址的方法。通過第2題,學生真正理解,越靠近哪一類要素,就可推斷該要素就是主導因素,這是因為利潤受運輸成本的影響。通過教學實踐,我們認為上題是必做例題。
必修2的教學以人文地理理論為主,難理解的知識不多,因此,在教材中添加的例題不多。在人口、農業、工業等這些重點章節適當添加例題即可。
四、必修3中的某重要問題的解決及在必修3中添加例題的設想
產業轉移的例題。下圖為“世界工業轉移(局部)圖”,讀圖回答:
(1)20世紀50年代后出現了世界產業結構的調整。圖中工業轉移的主要路徑是從美國到 日本 (國家)。
(2)20世紀80年代初,世界產業主要向 中國東部沿海 地區轉移。
這個例題的考查目標是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的過程和地點,因為勞動密集型產業為我國東部沿海積累了大量的發展資金,并在我國有向中部、西部遷移之勢。因此通過例題,考查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也是必教例題。
必修3的教學以區域地理為主,最難的是學生對初中學過的世界地理、中國地理的遺忘程度高,因此在添加相關例題的時候,配區域圖非常必要。同必修2一樣,本冊也不需要添加過多例題。
五、使用有針對性的例題促進教學成效
在高中地理新課程改革中,我們感到,新教材的編寫更為實用,但不足的是篇章結構不夠完善,必須在教學中添加各種舊教材及最新的地理知識。如,新教材中所有“活動”,學生用書上都沒有答案,教師用書也不是每題都有答案,這樣的編排,比較適合進入復習階段的學生使用,而對于初次接觸的新生而言,比較容易產生歧義,產生學習障礙。
如果教材中添加了有明確的思維過程和明確答案的地理例題,就能幫助學生及時回憶課堂上學到的內容,掌握核心知識,加強學生學習信心,在縮短學習時間的同時,大大降低高中地理學習的難度。此外,由于高中地理的授課課時縮短到每周2課時,課時明顯不足。只有通過習題演練,才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體會和理解。
在高中地理新教材中添加例題教學,一方面能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地理思維與地理技能,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授課教師(特別是年輕教師)快速領會新課程改革主旨,抓住高中地理新課程脈搏,從而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可見,使地理例題堂堂正正地進入教科書是順應新課程改革要求的。
參考文獻:
1.許少星主編.《中學地理讀圖與訓練》.廣東省地圖出版社,2006年8月
2.孫德勤.2007年江蘇省學業水平測試專題復習資料.江蘇張家港市后塍高級中學
作者單位:廣州市44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