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倡導自主探究性學習是生物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之一,它的主要目的是怎樣充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真正地參與到課堂中來,從而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
關鍵詞:自主探究 課堂教學 應用
生物的課堂教學中,如何激活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下面本人結合實際教學,來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創設科學探究的情境,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情境教學主要就是以生動形象的情境激起學生學習情緒為手段的一種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我常常用優美的語句導入、設懸念導入等方法。如:我在講果實和種子的形成時,我首先創設情景:“花開花落,似水流年。盛開是一種美麗,凋謝也是一種美麗,那么傳粉和受精后,花的哪些結構可能會凋謝?凋謝后變化最大的結構是什么?”一石激起千層浪,不僅激發了學生自主探究的欲望,而且進一步達到教與學的和諧統一。
二、運用多媒體教學,引導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領先的影音教學系統,炫彩生動的FLASH情景教學,圖文并茂,能調動多種感官,加深理解知識的過程。如教學《血液循環》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設計了一個動態的血液循環圖,學生可以清晰地看到血液在人體內的循環流動,在全身各處的物質交換,以及血液顏色的變化。這一教學環節,把學生帶入自主探究的學習空間,有效地提高了學生通過自主探究認識血液循環的能力。
三、在生物實驗課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生物學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本研究方法的自然科學,因此在生物實驗教學時,應特別加強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如在講《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時,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設計一個科學探究的活動方案。并且我要求他們在設計探究方案時,要緊緊地圍繞自己提出的問題和假設來進行。同學們在做完對照試驗后,就能得出科學的結論——鼠婦適于生活在陰暗和潮濕的環境中。在這個試驗中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積極動腦去思考,一方面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四、在錯題改正的過程中,培養自主探究學習能力
在做題的過程中,學生出現錯誤是很正常的。關鍵是如何引導學生找出錯誤的原因,作一番探究,對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自主探究學習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2008年泰安市中考試題中有這樣一道試題:圣女果的果皮有紅、黃兩種顏色,是一對相對性狀,父方的基因組成是Aa,母方的基因組成是aa,進行雜交后,發育成的果實中果肉細胞的基因組成是什么?學生很快把答案交上來,他們的答案是Aa。出現這種錯誤的原因,主要是學生對果實的概念及形成理解不夠深刻,我明確地告訴學生做錯了,讓他們仔細觀看課本104頁圖18“從花到果實的過程”,要求學生對上述錯誤進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最終學生找到了錯誤的原因,知道果實中果肉細胞的基因組成是由子房壁形成的,與父方的基因毫無關聯。這樣,學生一方面自己找出了錯誤的根源,另一方面通過自主探究的過程,培養了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新課程改革下的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倡導自主探究性學習”,如何在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是許多生物教師必須研究的內容,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不斷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只有這樣才不負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和歷史的重托!
參考文獻:
《教學與管理》.全國教育學院學報研究會優秀期刊
《新課標教案》.生物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
作者單位: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彭集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