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科學地把握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難點直接影響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恰當的教學方法,突破難點,優化課堂教學,這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關鍵詞:突破難點 有效 教學質量
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是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科學地把握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有效地理解、掌握最基礎的數學知識,是數學課堂教學有效的關鍵。那么,怎樣才能有效突破教學難點呢?下面結合教學實踐,談談本人的點滴做法。
一、把握學習起點,有效突破難點
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有一段經典的論述:“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納為一條原理的話,那么,我將一言以蔽之:影響學習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應據此進行教學。”數學教學就是要借助于數學知識的邏輯結構,引導學生由舊入新,組織積極的遷移,促成由已知到未知的推理,認識簡單與復雜問題的聯結,用數學學科本身的邏輯關系,訓練學生的思維。教師只有把握了學生的學習起點,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有針對性地組織教學,才能有效突破難點,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
我們可以在課前提出思考題讓學生預習,可以與個別學生座談,以了解學生對所要教學的內容哪些已基本掌握,哪些略有了解,哪些還比較生疏,以此來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
二、借助多媒體,有效突破難點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因為學生年齡較小,缺乏知識和經驗,直觀思維還處于主導地位,因此,不容易理解教材中一些較深的理論知識或抽象概念。多媒體具有極其豐富的表現力,能生動地再現事物的發生、發展的過程,通過向學生展示具體經驗和感性材料,揭示事物的本質屬性;將圖象分解、組合,揭示事物現象的內在聯系。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強化感知,有效突破難點。
例如,在教學《相遇問題》時,理解“相向而行”“相遇”“同時出發”是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如果教師在黑板上畫圖講解,畫了這邊再畫那邊,這樣就不符合題目的含義,同時也缺乏活動感和變化感。運用多媒體教學,形象化的動態行進演示與直觀的線段圖構成一個整體,題目中的條件、問題以及數量關系,動態地呈現在屏幕上,使學生的思維高度集中,在愉悅的氛圍中,很快便能列出正確的算式解答。
三、動手操作,有效突破難點
小學生學習數學是與具體實踐活動分不開的,重視動手操作,是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數學能力最有效途徑之一。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利用動手操作與知識的形成過程,發展了他們的思維,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動手,學生學得更有趣;通過動手,學生才能更好地解決實際問題。
例如,在教學《圓柱體側面積》計算時,我課前請每位學生做好一個圓柱體,當認識了圓柱體的側面后,組織學生自己去探究怎樣計算其側面積?學生通過剪一剪、量一量、算一算等探究活動,自主發現圓柱體的側面積可以用底面周長×高來計算。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不僅體驗到了數學的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更為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從而提高學習數學的能力。
四、借助畫圖,有效突破難點
在教學中,精心設計具有直觀性、啟發性的圖畫,這對學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能強烈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容易使學生形成深刻的印象,感受到數學知識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切聯系,從而讓學生們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去解決問題。
例如我在上“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時,設計教學情境,讓學生計算1/2+1/4,接著引導學生用畫圖的方法求出1/2+1/4的結果。學生都能將兩個圖合并起來,并得出結果。我又出示兩個圖形:其中一個還是用圓表示1/2,另一個是用同樣大的圓表示1/3,還是要求學生畫圖合并出圖形。學生經過進一步的探索發現分數單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只有把分數單位統一起來也就是通分以后才能相加。由于利用了直觀的圖形,讓學生感性地認識了異分母分數合并后可用幾分之幾表示,真正理解了異分母分數相加減為什么要通分,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
五、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有效突破難點
雖然現行教材經過多次改革已經逐步趨于完善,其知識內容系統科學且較為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但是,在當今社會,科技和社會發展的信息更新很快,而教材從編寫到正式投入使用有很長的實驗時間,導致教材跟不上社會的發展。再則學生的原有認知結構以及掌握知識的方式和熟練程度是不一樣的,因此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材進行合適、恰當的再創造,有效突破難點,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先決條件。
例如教學“解決問題的策略(倒推)”一課,練一練是這樣一道題:小軍收集了一些畫片,他拿出畫片的一半還多1張送給小明,自己還剩25張。小軍原來有多少張畫片?題目中出現一半多幾的變化,這樣的變化過程對于學生來說難以理解。如果按照教材的教學進程,兩個例題之后就按部就班來個練一練,相信只有幾個聰明的學生才能做出來。通過深入鉆研教材,我發現用倒推的策略解決問題的關鍵是正確把握變化過程,學生能畫出變化圖,就能倒推出原來的情況。如何較好地突破難點,讓學生真正掌握一些復雜的變化過程,我對教材做了創造性的處理,在一個例題之后就安排了畫變化圖的專項訓練。把練一練也放進畫變化圖的專項訓練,我發現第二步變化有+1、-1兩種情況,就組織學生小組討論,使學生認識到一半多一張對于小軍來說,手里的畫片又少了一張,所以要-1的認識。這樣的教學使學生的認識在活動中提升,思維在活動中發展,有效地突破了難點。
總之,教師要認真研究課程標準,深鉆教材內容,根據教材和本班學生的實際,合理地選擇方法,使數學課變得形象、易學,巧妙地化解教學難點,并為學生架設由具體感知到抽象思維的橋梁,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得到充分的發展,繼而有效突破難點,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作者單位:江陰市輔延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