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兒童獲得一些英語的感性知識,以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培養能力,使學生敢于大膽開口說英語”是小學階段英語教學目標之一。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我一直在探索如何實施小學英語教學中的聽說訓練,以適應現代課堂教學要求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一、培養良好的“聽”的習慣
對于缺少英語語言環境的大多數中國小學生來說,聽,是他們獲取英語知識和純正優美的語音語調的唯一途徑。也只有具備了一定的聽力,才能聽清、聽懂別人說的英語,才能使學生有信心去說,與別人用英語進行交際,才能保證英語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
1.明確培養學生良好聽的習慣的重要性
小學生在剛剛開始學習英語的時候,對英語非常好奇,這樣的熱情對學習非常好。但是也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往往沒有耐心去“聽”,作為教師一定要保持清醒,要從第一節課起就要講清聽的重要性,有意識地學生培養“聽”的能力。如:第一節課時,教師說一些教學中需要用的課堂用語,通過語言和形體動作使學生明白用語的意思,然后要求學生用動作表示,表揚那些做得又對又快的學生。通過聽、做練習,不僅使學生體會到能聽懂英語的自豪感,而且還潛移默化地向學生滲透了學會聽的目的。
2.平時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聽的習慣
培養良好的“聽”的習慣,重要的是在平時的學習中嚴格要求。學習新知識的時候,一定要有Listen,Point和Listen,Do的過程。只有在反復的Listen,Point和Listen,Do的過程中,學生聽的習慣和聽的能力才能逐漸地養成。同時,教師還應該明確要求學生在家里要經常地聽錄音,看教學光碟,要注意模仿其中的語音語調。老師還可以把聽課本錄音和聽電視、廣播中的英語節目作為家庭作業,讓學生自覺地或者在家長的督促下長時間地堅持下來。通過校內、校外相結合,共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聽的習慣,從而為學習英語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創設形式多樣的“說”的情境
英語作為人類交際工具之一,本身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說的能力。因此,就要求老師創設多種多樣的情境,為學生提供說的機會。
1.在課堂教學中創造形式多樣的“說”的情境
課堂教學時,教師要努力營造比較真實的語言環境,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學會表達思想。
教師問,學生回答。如:學了What’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等句型時,教師可以和每一個學生進行對話 T:Hello!What’s your name?S:My name is Tom. T:How old are you?S:I’m 9. 等等。在每次課前的Greetings中都可以與學生進行常規性的對話,以加強學生的說的能力。
學生問,教師回答。如:學了What is it?Is it a kite?Yes,it is./No,it isn’t。教師事先準備好游戲用的圖片或者實物,進行下面的語言練習:T:What is it?S:Is it a toy car?T:No,it isn’t. 一直到學生猜對,然后再更換,繼續做游戲。這樣做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由易到難,使學生能更好地運用所學的句型。
學生問,學生回答。為了能達到比較好的效果,教師在課堂上一定要給學生充分的相互練習的時間,讓他們有時間相互商討,在說給全班同學聽時能夠更默契。特別是要對那些接受能力慢,口頭表達能力弱的學生,教師要給予更多的個別輔導,使他們也能大膽地參與到語言的聯系中來。
情境表演。這種形式能夠比較好的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知識的能力,能夠培養學生之間合作,共同完成一項任務,共同提高表演和語言表達能力。在有了一定量的語言詞匯、句型的時候,教師要讓學生自由組合,編排演練。如在學到“Happy birthday!”的內容的時候,要求學生以“過生日”為情境進行英語表演。
2.利用課外時間創設形式多樣的“說”的情境
除了在課堂教學中創設形式多樣的“說”的情境外,我們還可以充分利用課外時間為學生創造形式多樣的“說”的情境。
編排英語短劇。老師可讓學生編排一些比較簡單的英語短劇,在時機成熟時,教師還可以組織全校的學生參加英語短劇表演比賽,請其他老師和學生的家長一起來觀看學生的演出,讓學生在老師和家長面前充分展示學習成果,體驗能聽懂、會說英語的樂趣,激發他們進一步學習英語的欲望。
開展“英語角”活動。在每周的適當時候,將全校的英語愛好者聚集起來,開展“英語角”活動,在活動中讓學生按某個話題或是自由地說英語,鼓勵他們多說,不要怕說錯,以此達到訓練說的目的。
從“聽、說”入手,注重培養良好的聽的習慣,創設豐富多彩、形式活潑的說的情境,對提高學生的素質和學習英語的興趣、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都有著極大的作用。
作者單位:翔宇教育集團淮安曙光雙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