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適當地做一些練習題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它是檢測課堂教學效果的一個必要手段之一。因此本文一改傳統的練習題設計思路,從數學練習題設計注重生活性、趣味性、層次性、靈活性、實效性等幾個方面,探究出更有效的練習題設計模式,使學生從練習題中獲取樂趣,找到自信,從而提高自己,愛上數學。
關鍵詞:小學數學 練習題 有效性設計
傳統的練習題設計,更多的是注重對所學知識的復習和鞏固,而且設計形式上簡單枯燥,脫離了學生的實際生活環境,不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和健康成長,長此下去,練習題這一重要環節形同虛設,造成一個班學生兩極分化嚴重,優生“吃不飽”,差生“跟不上”的畸形現象。因此筆者認為,數學練習題的設計應著眼于學生的成長環境和身心發展,致力于培養學生興趣,提高學生綜合能力,注重學生全面發展,有助于學生創新精神,創造能力及獨立人格的培養。應針對小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適時適量地設計形式多樣的開放而充滿活力的數學練習題。那么,怎樣設計有效的數學練習題呢?
一、數學練習題的內容要突出練習題的生活性
數學練習題的背景應取材于生活,取材于社會,是學生所熟悉的,有濃厚的時代氣息。反映學校生活內容,例如學生的身高,教室的面積,學習常用的三角尺,操場的大小等;學生周圍的事物,例如快餐公司盒飯年銷量、出租車公司的營業額,公園的游樂設施、電腦公司經營收入等;祖國的建設成就,例如上海磁懸浮列車,盧浦大橋,奧運會鳥巢等,所有這些都可以成為數學聯系題的原材料和背景。總之,要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地去體會。
二、數學練習題的設計要突出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學生對練習題是否感興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練習題的內容是否新穎、有趣,如復習完“計量單位”知識后可設計這樣的練習題:
請在下里括號內,填上適當的計量單位。
今天早上7( ),我從長2( )的床上起來,用了10()很快刷完了牙,洗好了臉,吃了大約200( )的早飯。我背起2( )重的書包,飛快地向400( )以外的學校跑去。路上碰見了體重55( )的小胖子方方,和他一起去學校。放學后,我一回到家,馬上拿出1()長的鋼筆和1()厚的練習本做起了作業。晚上6()動畫片開始了,看了大約半()。吃完晚飯后,復習了一會兒功課,就上床睡覺了。
這樣的練習將枯燥的在括號內填合適的單位名稱改為富有情境的“數學日記”,使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形象,充滿情趣,學生的興趣也會更濃。課后,還可讓學生交流批改,通過改錯練習,更好地理解知識。
三、數學練習題的設計要突出層次性
著名的教育學家孔子主張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因此,練習題的設計也不能千篇一律,要突出層次性。如在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之后,設計了如下的練習題:
一星級:一個長方體紙盒的長是8厘米,寬是6厘米,高是2厘米,做這個紙盒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紙?它的體積是多少?
二星級:一個長方體紙盒的棱長總和是55厘米,長是7厘米,寬是5厘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三星級:一個長方體紙盒的底面積是28平方厘米,底面周長是27厘米,它的面面積是106平方厘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練習題有了層次,學生就有了選擇,有了知識的過渡,教學也就有了針對性。
這樣,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練習重點,能有效實現“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不同的學生都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想學、會做、善創造。
四、數學練習題的設計要力求靈活性
練習題的形式靈活多樣了,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設計時,可以根據教學目標挖掘習題本身的內在知識,設計猜謎語、走數學迷宮、小組競賽、搶答等游戲活動,開展口頭練習、書面練習、實踐練習等練習模式,真正做到讓每一個學生動起來,讓學生“思維”飛起來,只有讓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才能使學生產生學習欲望和學習興趣,從而產生強大的學習動機。
五、數學練習題的設計要突出實效性
學習的目的就是會應用,為我們的生活服務,因此作業設計中,應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充滿數學,人人離不開數學,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從自己的身邊可以看到數學問題,同樣,運用數學可以解決實際問題。所以,作業不要局限于現成的教材本身,要拓展思路,擴大視野,將一些與學生生活實際息息相關的現實素材改編成有新意的練習。
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我產生了一些反思,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學的成效與練習因素有很大的關聯,練習可以出質量,但練習也有可能加重負擔。長期以來,我們提倡“精講多練”、“以練代講”,所以在練習中必然存在著多、繁、雜的現象,而在我們教師的觀念中又有“不加強練習,不進行重復的練習不能使學生掌握知識”的認識,如何打破這種傳統的觀念,將是擺在我們教師面前的一個難題,今后我將在小學數學練習設計有效性方面繼續進行探索和思考,真正實現減負增效。
作者單位:江蘇省姜堰市梅垛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