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1世紀以來,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最活躍、發展最迅速、影響最廣泛的科學技術領域之一。為此,我國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上明確規定:努力推進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鼓勵在其他學科的教學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手段,并把信息技術教育融合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
一、教學中師生角色的互換
一般情況下,教師仍然是知識、信息的源頭,學生絕大部分的學習信息來自教師,教師被視為知識傳授、信息傳播中的權威,教學的中心。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普及猶如催化劑,促使教師角色的轉變成為一種必然,此時的教師不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源泉,他們在教學中的“主體”和“中心”位置也開始變化。在多媒體教學環境中,教師的作用是創設適合學生先前經驗和教學內容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引導學生利用各種信息資源主動建構知識,教師從知識的傳授者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和促進者,從中心走向邊緣。
二、對小學數學教學的促進作用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不斷深入,引起了數學教學中學習內容、學習方式的深刻變化,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更新,促進了教師、學生、教材、多媒體資源幾個要素構成的教學結構的變革,優化了學生對數學的學習過程。
1.拓寬了學習的時間和空間
一方面多媒體利用視、聽、說向學生提供聲、像、圖、文等綜合信息,通過有聲的畫面,再現生動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擴大直觀視野,充實直觀內容,強化直觀效果,豐富感知材料,很輕易地創設出輕松和諧的學習氣氛,并領悟出數學知識和美的感覺就在我們的生活和學習中。
另一方面老師可以有意識地突破傳統班級授課制教學的局限,利用網絡信息豐富、傳播及時、讀取方便、交互強等特性,讓學生自己去查閱資料,把學習數學由課內延伸到課外。
2.豐富了教與學的手段
運用多媒體等信息化手段,可以使教學形象生動,學生感知鮮明,印象深刻,可以使抽象的理論具體化、形象化。通過多媒體手段創設問題情景,反映圖形運動變化,數形結合等,改變教學內容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的方式,促使學生主動探究。利用多媒體技術手段,為學生提供積極探索問題的情景,學生可以利用它來做“數學實驗”,在問題解決過程中獲得真正的數學體驗,加深對數學概念的深層理解,積累豐富的數學體驗,拓寬數學能力的培養途徑。
三、提高了教師的自身素質
調查發現:信息技術整合于課程的教學觀念既與教師的電腦經驗顯著相關又與其學習和教學觀念相關,即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越高、學習和教學觀念越先進,進行信息技術整合于課程的可能性就越高、效果就越好。
因此要想成功地把信息技術和數學學科進行整合,教師除了必須掌握起碼的計算機技能外,更為重要的是要改變原有的教學思想和方法,利用信息技術更好地實現傳統教學中的某些教學方法,并且能創造或完善新的教學方法。否則,教師只能把計算機當作傳統教學方法的附屬物,不能發揮信息技術的獨特潛力,其結果是新瓶裝舊酒,難以取得滿意的效果。
總之,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思想觀念是第一位,技術在其后。技術的獲得可以通過短期的突擊培訓達到目的,教育理論的學習則不行,它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
作者單位:河北省冀州市北漳淮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