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數學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課程改革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深入每一位教師的心。在這課程改革浪潮的推動下,廣大的數學教師對數學教學的理解和追求越來越趨于理性,如何使自己的課堂更加的有效,如何使得學生得到更好更全面的發展等已經成為數學教師新的追求。在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課堂45分鐘的學習是最重要的,為此,向課堂45分鐘要質量,抓實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是值得我們關注與思考的問題。
我們都是從學生時代一步一步走過來的,我懂得學生對老師的那份情感和依賴。我知道對于學生來說哪一科目學的好就更愿意學習那一科目;喜歡哪一科目的老師也愿意上哪一科目的課程。俗話有云,笑一笑,十年少。永遠微笑的人是快樂的,懂得用微笑去面對事情的人是輕松的。對于學生也是如此,如果天天能微笑面對生活、面對學習,我想他們會從學習中找到樂趣。在課堂中,學生的笑來源于自己對課程的學習興趣,也同老師的“笑”有著很密切的聯系。
老師有“笑”課堂佳效。作為教師,我們最不愿意看見我們的校長陰沉著臉面對我們。換位思考,我們的孩子愿意見到我們陰郁的臉嗎?面對屢教不改的孩子,面對不及格的試卷,面對及其個性的面孔,作為教師的我們,真的難以高興起來。高興不起來也得高興,因為我們是教師。望子成龍,盼女成鳳,是所有家長的心聲。我們教師也是恨鐵不成鋼。往往因為一次過失,一個細節,讓師生兩敗俱傷。我們真的應該經常蹲下來,看一看孩子,站在孩子的立場,換位思考,那樣,也許會讓你的怒氣拋到九霄云外。就像我們的校長曾經和我們說過得一句話:遇事要冷靜,要冷處理。退一步我們教師海闊天空,給孩子一次機會,給孩子一點時間,讓孩子的天空也明朗起來。
記得有位教育家曾經說過:一個孩子生活在斥責之中,他便學會了埋怨。那為何不讓我們的學生(我們的孩子)生活在溫馨的氛圍中,感受陽光的溫暖呢!
很多教育的老前輩告誡我們: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我們應該反思:是不是我們在教育的某一環節出了問題?這條路行不通,我們就應該尋找其他的路徑。條條大路通羅馬,總有幾條會通向孩子心靈的世界。因為我們深深地記得: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著名教育家魏書生說:不要埋怨環境惡劣,只怪我們抵抗力太差。我們教師很難,我們的孩子豈不更難?那就讓我們多換位思考,多去傾聽孩子們的心聲吧!
俗話說,不愿做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我們又知道好士兵也不都是將軍。作為教師也是一樣。做教師多想做名師。但我要說:做不了名師,也絕對不能做庸師。耽誤了一個孩子,對于我們教師來說,只是一部分的損失,但對于一個家庭來說,則是百分百的損失啊!
作為教師,面對幾十個孩子,我們實在沒有理由滿臉階級斗爭。別把這些不該有的缺憾,污濁孩子的記憶。任何一個學齡段對于每一個孩子來說都只能擁有一次。那就讓我們的孩子在快樂和愉悅中,插上理想的翅膀, 讓我們每一天都帶著陽光般燦爛的笑容,走進課堂,和他們共享屬于我們的那份快樂吧。為了孩子,也為了我們自己,讓我們的臉上露出溫馨的笑容吧!
盡管我們不可能永遠以同一種表情站在學生面前,但微笑是走進課堂時對學生最好的問候。有時,工作上的不快或是生活方面的困擾會破壞我們的情緒,可是我們沒有理由將這種情緒帶進課堂。特級教師竇桂梅曾說自己是急性子,有時情緒難免波動,然而只要走進課堂,她會立即進入“角色”,進入忘我的狀態。優秀教師在課堂上常魅力四射,極富感染力,微笑則是點燃激情的“秘匙”。
在我的教學實踐中,我也不斷摸索、不斷學習、不斷更新。我不再為了有個好的課堂紀律而一味地進行鎮壓式教學管理,而是逐漸隨時代改變自我,我會把我的幽默帶進課堂,并時常創建積極有效的教學活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我在教學中,會經常和他們進行師生互動,增進師生間的情感,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在問題講解中,我也會靈活采取多樣的方式,如在講解試題時,我會時常變換方式,和學生換位。讓學生充當老師,講解習題。(我會幽默地說:“請某某老師來講一下”)讓學生像老師一樣去分析和講解,我想學生能講得清楚的前提是他們對解題有一定的思路、方法,學生通過這樣的訓練,也可以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給了他們展示自己的一個時間和空間,并從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樹立了學習的自信。在講解過程中,學生和老師聽的也都很認真、很開心,笑話多了,微笑也就悄悄走進了我們的課堂,同時趴著睡覺的學生少了,主動參與學習的學生多了。“有笑”還真的“有效”啊。
數學課堂中的“笑”與“效”是有著密切聯系的。要想讓我們的課堂更有“效”,需要老師的“笑”,也需要老師的“效”。兩者只有密切結合,才能使課堂創出佳效。
有效課堂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追求。在數學教學中,我將不斷學習和探索,讓學生們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享受快樂。讓我們用教師的實際行動,把微笑帶進課堂,以教師的“笑”和“效”創造課堂教學的優“效”。
作者單位:吉林省龍井市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