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樂新課標倡導新的教學理念,確定新的培養目標,對發展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積極的作用。本文以理論結合實踐的角度深入分析高中音樂課程改革,提出了自己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新課標 高中音樂 教學
音樂課程作為高中階段的必修課程,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重要內容和途徑,能有效地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促進學生感知、情感、想象等感性方面的健康成長。本文結合新課標的實施對高中音樂教學改革進行了探討。
一、轉變教育觀念
新課標的推行帶來的是不僅是教學形式上的變化,更為根本的是教學理念的變革,高中音樂新課程改革應堅持“以人為本”的課程改革理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心理需要和情感態度,重視學習過程與個人經驗相聯系,強調學習活動的整體性和有效性。音樂教師在職業形象上應由經驗性向研究型轉變;在角色上由知識的傳遞者向學生學習引導者和促進者轉變;在課程實施中,由命令的接受者和執行者向音樂教育活動的設計者、研究者轉變。
二、改革課堂教學,培養創新能力
在課程改革的新體制下,在重視音樂知識技能教學的同時,更加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創新能力。教師要在教學中通過樹立自信、激發興趣、傳授知識、指導觀察、引導質疑、啟發想象等環節,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啟發和激勵學生的創新興趣,體驗學習樂趣,增強創新意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學生創造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探索意識和創新精神,多鼓勵學生,淡化創造的結果,保護學生在探索過程中所積累的點滴信心和勇氣。教師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對教學環節、方法和手段的運用要仔細斟酌,反復推敲是否有效可行。創設與課題相關的場景和音樂情境,讓學生在音樂審美過程中獲得愉悅,挖掘音樂本體,提高對各種音樂要素的反應。
三、開展課外音樂活動
開展靈活多樣的課外音樂活動使學生的特殊才能和專長被及時發現、挖掘,并得到正確的引導和培養。學校課外音樂活動應做到經常性與普及性相結合。舉辦聲樂、鋼琴、舞蹈等不同類別的音樂比賽,有助于培養學生自信,給學生提供音樂才能展示的舞臺,還可配合一些節日組織師生間的綜合文藝演出,面向全體師生,促進師生間的音樂文化交流,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展示機會,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
四、加大課程資源開發
要合理開發和充分利用校內外各種場地和設施設備,發揮整個社會中各種可用于音樂教育教學活動的課程資源的作用。另外,還可以建立音樂教育網站。網絡的建立,可以縮短地區間的距離,同樣音樂教育網絡的建立也會縮短各地音樂教師間的距離。教師們可以通過網站了解各種先進的教育教學思想、方法,可以借助它獲取先進知識和前沿信息,有利于音樂教育資源的共享,有力于推進高中音樂教學的改革發展。
五、改革評價體系
評價過程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因此運用好評價機制對于促進學生的學習,提高課堂效益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新課程評價關注的是學生能否學得輕松、自主和是否學會。首先,要把握評價標準,使教學評價努力達到準確、客觀、公正,對學生的不同見解應予以鼓勵并加以引導。其次,創新評價形式。承認學生學習音樂過程中的個體差異。簡單的量化評價,單調的考試形式,無法體現音樂課程的評價思想、觀念和方法手段。對學生的考核評價中教師要根據需要采取:學生自評、生生互評、教師講評、師生共評等評價方式,對學生學習產生積極的影響。通過科學的課程評價,有效地促進學生發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實驗)[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馮季清.高中音樂新課程理念與實施[M].海南出版社,2004
3.余丹紅.音樂教育手冊[M].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6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