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圖”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數學實驗教材編寫的一大特色。教材設計了許多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情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設計了許多具有挑戰性的數學探究活動,以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愿望,其意圖都在于體現《數學課程標準》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的基本理念。因此,“主題圖”運用的好壞也將直接影響到教學的實施。以下是我對“人教版”實驗教材“主題圖”使用的實踐與思考。
一、巧用“主題圖”,培養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
理解“主題圖”的意義是教師把握數學目標,有效實施教學過程的前提,而讓學生發現主題情景中隱含的數學問題則是課堂教學的關鍵。因此,在使用“主題圖”時,要讓學生多看、看清圖意;要讓學生多想,想有價值的問題;要讓學生多說,說出心中的想法,真正地讓學生自主學習。如:第一冊“美麗的校園”主題圖,這是一個富裕的鄉中心小學,校園內有飄揚的國旗,高大的教學樓,還有和藹的老師,活潑可愛的學生,小小氣象站等。為的是給數數提供盡可能多的信息資源。教師要根據“美麗的校園”情景,一方面給入學的學生展現校園生活,使學生知道,圖中人和物的數量,使學生通過數這些數,初步感知10以內各數,體會到數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培養學生發現數學、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一舉兩得。
二、巧用“主題圖”引領學生進入數學知識的探究領域
數學問題以主題情景的形式呈現出來,這是一種體現現代數學教學理念的新形式,也是尊重學生認知特點,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有效方式。然而,這些特點的體現,并不僅僅在于主題情景的表現形式,更在于主題情景的完善過程以及在此過程中教師提問的藝術性和導向性。如在聽一位教師講“9加幾”一課時,“主題圖”是小朋友熟悉的運動會場景圖。小朋友看到主題圖后,興趣盎然,這位教師問:“從圖中,你看到了什么?”這一下,小朋友可來勁了,紛紛說:“看到了有許多小朋友在比賽,有的在跑步,有的在踢毽子,有的在跳遠……”甚至有學生問拿著本子的小朋友是不是也在參加比賽?學生雖然經過教師的解釋和牽引,能將注意力轉到“9加幾”的問題上來,但效果不盡人意。而另一位教師在講“9加幾”時,教師先問:“你們喜歡運動會嗎?你喜歡參加那些項目的比賽?”待學生說完后,再出示主題圖說:“圖中一些一年級的小朋友也在參加跑步、跳遠、踢毽子等比賽,看,他們還帶來了一些問題呢?”從而引出問題,“還有多少盒?”這樣,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從單純的看畫面轉到解決問題,探究算法上來,效果良好,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
將“主題圖”作為情景引入,在課堂教學中方式很多,要因人因課而異,關鍵是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得更有趣、更靈活、更輕松。創設學生喜歡的情景,真正落實數學教學中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強調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學會用數學思考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數學源于生活,教學時,教師巧用“主題圖”,讓學生把生活和數學融為一體,產生親切感,有益于學生理解數學、熱愛數學,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
作者單位:許昌市東城區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