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通過“分子和原子”內容實驗探究教學的設計,學生都能動手動腦,保證他們有足夠的思維空間,要面對全體學生,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潛能,注重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學習化學的興趣;實驗探究教學的優點,既可促使學生形成對化學學習的持久興趣,同時又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實驗探究教學的效果,通過參與實驗探究教學的鍛煉,實驗操作能力有了顯著的提高,學生能夠自己帶著問題,目的明確地去做實驗,大大地培養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關鍵詞:實驗探究教學 足夠的思維空間 創新思維能力 學習化學的興趣 持久興趣
“分子和原子”是新課標教材(人教版)化學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自然界的水》課題二的內容。本節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分子、原子概念,在學習化學變化、物理變化及混合物、純凈物的基礎上,由宏觀世界轉向微觀世界的開端,學生思維由顯性進入抽象的起始,對以后學習化學方程式,認識化學反應的實質起重要作用。現代化學教學觀認為,化學教學不僅應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更應注重對學生進行探索化學知識的過程和學習方法的訓練,以此激發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興趣,形成求學所必需的質疑態度,從而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要達此目的,如果沒有科學的教學方法,就難以獲取預期的教學效果。對此,我們經過反復實踐認為,如果在分子和原子的教學中采用實驗探究教學,可取得明顯的實效。
1.“分子和原子”內容實驗探究教學的設計,學生都能動手動腦,保證他們有足夠的思維空間,要面對全體學生,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潛能,注重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學習化學的興趣。
由于本課題是學生從宏觀世界走向微觀世界的開始,一些觀點和結論難以理解,因此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便成了學好本課題的關鍵和難點。在認識分子、原子的基礎上探究分子基本性質的實驗中,我采用以下學習方法:實驗探究法、聯系實際法、圖形學習法。同時教師在實驗中注意以下指導:(1)重視探索性實驗的選擇和設計;(2)在實驗之初,要向學生提示觀察角度;(3)要重視學生對實驗現象完整而準確地敘述;(4)要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透過實驗現象分析其本質,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識。通過學習過程中的交流和討論,讓學生學會尊重他人、學會傾聽、反思、表達和交流。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主動地體驗探究過程,在知識的形成、聯系、應用過程中養成科學的態度,獲得科學的方法。并在探究過程中發現長處和不足,互幫互助,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有所發展,從而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化學的信心,讓學生真正成為教學活動中的主體。
采用實驗探究教學進行教學時,首先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在每一個教學環節的安排上,都應充分考慮如何讓所有學生都能動手動腦,保證他們有足夠的思維空間。其次是對整個教學內容的安排要體現出層次性,要面對全體學生,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潛能,注重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化學的興趣。
2.實驗探究教學的優點,既可促使學生形成對化學學習的持久興趣,同時又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通過實驗,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結構條理化、系統化,也能培養學生的歸納和概括能力,進一步完成教學目標,學生知道,分子具有如下性質:分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小;分子總是在不斷的運動著;分子間是有間隔的。所謂“實驗探究教學”,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引發下,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充當新知識的探索者和發現者的角色,通過自己設計方案,進行操作實驗,去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種教學模式。其基本結構為提出問題——進行實驗——實驗結論——進行應用。這一實驗教學具有下述三個優點:有利于充分發揮實驗探究教學與傳統教學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學生不再是一味聽教師講、看教師做,而是在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范圍內,由自己來確定時間的分配,進行方案設計并進行實驗操作,對實驗的事實加以分析并做出結論。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學生就能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實驗興趣是認知興趣中重要的一種。只有當學生通過親自探究實驗現象產生的原因和規律時所形成的興趣,才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和持久性。實驗探究教學卻能給學生提供主動探求知識的寬松環境,讓他們在成功地設計和實驗操作的愉悅情緒下,潛力得到充分發揮,思維更加活躍。在對未知領域的探索過程中,通過自己的實驗操作和驗證,積極地去思考去探索,從中就會迸發出更多的智慧和靈感。如果堅持不斷地加以訓練,就十分有益于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3.實驗探究教學的效果,通過參與實驗探究教學的鍛煉,實驗操作能力有了顯著的提高,學生能夠自己帶著問題,目的明確地去做實驗,大大地培養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我們認為,在“分子和原子”內容教學中實驗探究教學,是寓科學方法教育于化學教學之中的體現。它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新思維的能力,促進了學生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的同步發展。
就“分子和原子”內容的教學而言,針對九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在以上訓練過程中,學生不僅通過知識的內化,很好地理解了分子和原子的性質及其反應規律,應用和創新階段。通過實驗,學生對分子和原子的認識已較為深刻了。通過這一訓練途徑,進一步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可讓學生設計方案,然后進行實驗。實踐證明,實驗探究教學有利于發揮學生的潛能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同時培養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總之,在“分子和原子”內容教學中采用實驗探究教學,不僅可激勵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從而主動地去獲取知識,而且可充分發揮學生的智力潛能和非智力因素的作用,由此培養學生科學探索的精神和實際操作能力。在實驗探究中學習,完全符合九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在這里,教師既教給了學生有關的知識,又培養了學生運用這些知識的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還使他們學會了如何動手動腦,如何搜集并加工信息,在吸收和消化知識的過程中逐漸形成良好的個性。因此,我們認為,在“分子和原子”內容的教學中進行實驗探究教學具有很強的實踐意義,大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
2.《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教科書化學》.九年級上冊和下冊
作者單位:湖北省恩施市白楊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