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在課堂教學中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這就強調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在數學教學中,可以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重視實踐活動和學習環境,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便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數學教學 學生 主體作用
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在課堂教學中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這就強調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在數學教學中,可以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重視實踐活動和學習環境,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便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中,學生是主體,要樹立課堂是學生的,書本是學生的主體意識。要始終把學生放在課堂的主體地位,千方百計地設法啟動學生內在的動力,使他們產生高漲的學習熱情,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讓他們學有創見。同時教師應當充分地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通過質疑、解疑,讓學生具備創新思維、創新個性、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一、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主動探索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首先要營造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要相信學生、熱愛學生,讓學生喜歡老師,進而喜歡數學課;其次要尊重學生的主體人格,讓學生敢問敢發言,形成一種情趣融融、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還有就是鼓勵和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探究知識,使課堂充滿生氣和活力。在影響學習效果的許許多多變量中,學習動機是起著關鍵作用的一個。只有具備了良好的學習動機,學生才能認真思考,主動探索未知領域。
二、優化課堂結構,保證學生活動的時間和空間
對于一名數學教師來說,要取得數學教學的成功,就必須選擇好的教學方法,優化課堂教學結構,使自己的教學更適合于學生的認知實際,保證學生在課堂內有自主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精神,創設“空白”情境,使學生有主動參與的空間:教師要善于創設行為上的“空白”情境,留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和時間,使他們有主動參與學習的機會,養成創設的傾向和意識;同時,更要為他們創設思維上的“空白”情境,讓他們能靜下心來,搜索豐富的資料,進行深邃的思索,以發揮其內在的創造力。
總之,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要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創新意識和獨立實踐能力,必須著力于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作用的發揮,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數學思維和實踐,這才是他們主體作用的具體體現。
參考文獻:
1.葉堯成,向鶴梅.《數學課程標準教師讀本》.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6
2.傅道春.《新課程中教師行為的變化》.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
作者單位:河南省信陽市平橋區洋河鎮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