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好數學的關鍵是培養學生學習的習慣,而其中建構學生主動探究知識過程是最主要的,如何培養學生的主動性,關鍵在于教師實施了怎樣的教學過程,采用了怎樣的教育教學方法,使學生達到一個怎樣的認知程度以至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我們每一個老師努力的目標。
關鍵詞:鼓勵 主動 情境 習慣
數學教學實踐告訴我們:要學好數學,關鍵是教會學生怎樣“學”。在學的過程中使學生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探索,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怎樣才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呢?有以下幾點經驗供探討:
一、重視對教學過程中學生的鼓勵
鼓勵能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逐步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教師應靈活地操縱或控制教學過程中許多變量,積極引導,及時表揚,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只有具備良好的學習動機,學生才能對學習積極準備,集中精力,認真思考,養成習慣。好學生是夸出來的,要發現機會及時肯定學生的學習效果,多用貼近學生生活的實例引入新知,設置懸念,能激勵學生積極投入探求新知識的活動,逐步強化學生的參與熱情。
二、要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通過觀察、思考、討論等形式誘導學生參與知識形成與思維同步發展的全過程,盡可能增加學生的參與機會。
1.讓學生多觀察 觀察貫穿學習的始終,概念和性質的理解,數理的演繹,圖形的變換等都離不開觀察,所以要充分設計各種教具及多媒體課件來引導學生觀察,由現象到本質,培養學生樂于觀察,勤于觀察,積極歸納的好習慣。
2.讓學生多思考 課堂教學中概念的提出與抽象,公式的提出與概括,題目解答的思路與方法的尋找,問題的辨析,知識的聯系與結構,都需要學生多思考,所以要最大限度地留時間給學生思考,積極開拓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3.讓學生多討論 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質疑、討論、設問可討論,問題怎樣解決可討論。通過討論,學生間可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達到交流進而共同提高的效果。 此外,多練習、多提問、多板演等都可增加學生參與的機會。
三、重視教學過程中的情境
教學互動必須建立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師生關系基礎上,創設愉悅和諧或沉思寧靜等學習氣氛。因此,教師要具備良好的教化能力才能在學生中樹立起較高威信,產生較大的感召力,才能激發他們的上進心,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自己的見解,尊重理解和信任學生,即使有時學生說得不準確、不完整,也要讓他們把話說完,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和諧愉快的學習氛圍會為學生提供充分發展個性的機會。教師只有善于協調好師生的雙邊活動,才能讓大多數學生都有發表見解的機會。在共同完成認知的過程中加強思維表達、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逐步提高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質量。
四、重視學習方法在教學過程中的推動作用
好的老師是依據實際情況確定教法和學法,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雙邊統一的活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與學的矛盾決定了教需有法,教必得法,學才有路,學才有效,否則學生只會效仿,不能舉一反三。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知識,更要教能力”,要使教學內容的設計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通過設計適當的教學程序,引導學生從中悟出一定的方法。例如:我們經常組織學生學會一個內容后,就組織學生進行小結,然后讓學生相互交流,鼓勵并指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總結出個人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并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反思,達到調整自己,提升能力的過程。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時時刻刻注意給學生提供參與的機會,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只有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中學教育學和中學心理學
作者單位:江蘇省興化市荻垛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