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堂教學創設問題情境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創設每一堂課的問題情境要根據教材的內容和目標來具體進行,結合平時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的一些具體做法,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利用原有舊知識與新知識的聯系入手創設問題情境
這種方法也是數學課堂教學最常用的一種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也就是利用新知識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的,而新知識又是舊知識的自然延續和升華。用這種方法創設問題情境,自然流暢,既有利于復習舊知識,又能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
比如:在學習《三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時,可以這樣創設問題情境,
(1)首先提問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有幾種?這幾種解法突出了哪種數學思想方法?
(2)然后請同學們嘗試運用這種數學思想方法把三元一次方程組轉化為二元一次方程組來解。
這種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較好地體現了知識的發生與遷移過程,使學生在鞏固舊知識的基礎上理解并掌握新知識。
二、利用所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創設問題情境
教師在教學中創設與現實生活相聯系的情景。通過我們身邊發生的一些自然現象和生活常識性問題,引導學生去發現規律,進而引入新課內容。這種方法具體直觀,與現實生活聯系密切,實用性強,較能培養學生善于觀察問題和發現問題的好習慣。激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創造思維的火花。
比如:教學《打折銷售》時,教學中可以選取商品打折、銀行計息、環境保護等方面的信息來創設一系列生活化的問題情境。這樣創設問題情境:“鎳都商廈在‘十一’黃金周推出了‘所有商品八折優惠,付現滿200元再返20元’的促銷活動。小明、小杰的媽媽去商場購物,小明的媽媽買了原價240元的商品,小杰的媽媽買了原價250元的商品。請你幫忙算一算,兩位媽媽各應付款多少元?”該問題讓學生感到非常親切,學習興趣盎然,情不自禁地展開交流學習。引入新課具體、直觀,有利于學生對新課內容的理解。教學完成后,教師還可以選擇現實生活中的、富有挑戰性的折扣問題作為數學活動的素材,讓學生通過“選擇”——“計算”——“策劃”——“設計”。確定了最佳購買方案,解決了問題,實現了知識的拓展和延伸,體現不同的人選擇不同的學習內容,體現“做”的開放性與多樣性;又滲透了問題解決策略多樣化和最優化的思想。
這樣創設問題情境,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啟迪思維,激發學生不斷追求新知識的欲望,又能為新課的講授做好有力的鋪墊。
三、利用帶有知識性、趣味性的問題、典故入手創設問題情境
這樣不但能誘發學生主動學習,而且還能增長知識,了解了我國古代的數學發展,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四、利用舊知識的片面性和不完備性創設問題情境
學生以前所學的知識和認識往往具有片面性和不完備性,教師可以依此為突破口巧妙創設問題情境,引起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
例如:在學習《有理數減法》內容時,不妨這樣創設問題情境:小學我們學過減數不能大于被減數,現有這樣一道題:我市某日最高氣溫為10℃,夜晚由于寒流入侵,氣溫驟降了20℃。請同學們求出寒流入侵后的氣溫。“這種通過實際問題與原有知識引起認知沖突,使學生發現原有知識的不完整性,從而對所學新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甘肅省金昌市金川集團公司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