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基礎工具學科,更是一門情感學科;從某種意義上講,又是一門德育教育學科。要提高語文學科的教學質量,讓學生在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除了教師淵博的知識、豐富的材料、善辯的口才和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法以外,閱讀教學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
一、發揚民主教學,增強學生的課堂“主人翁”意識
在教學中,可以這樣讓學生民主地參與教學:教師給學生布置的作業,題目是“讀書的好點子”,要求:“提出你對本學期的閱讀教學的建議,越多越好。”通過學生的建議辦墻報,命名為“大家的金點子”,并將這些點子逐步運用于閱讀教學中,這種方法受到學生的大力支持,作為主體的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充分體會到自主學習的樂趣和參與教學實踐的快樂。教師通過對學生“點子”的調查,可了解哪些內容是學生最需要的,哪些方法是學生最易接受的,那些話題是學生最歡迎的,通過教學、教法的改進,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學質量,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善于抓住文本切入點,有效進行多元解讀
每篇文章都有很多“看點”,似乎也都可以作為教學的著力點,但我們在處理教材時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一個教師教學水平如何,還可在處理教材上見功夫。我們應該在處理教材時,善于抓住文本切入點,牽一發而動全身,有效進行文本解讀。文本多元解讀可從以下幾點進行切入:
1.抓住文本內容
一篇文章的內容是豐富多樣的,是搖曳多姿的。如一部《紅樓夢》,有人喻它為一部百科全書,里面有天文地理知識、琴棋書畫、詩詞曲賦,還包含著醫藥學的、建筑學的、美學、哲學的,可謂包羅萬象。所以,基于這一點,我們可以在讓學生整體感知文本時,讓學生先交流對文本內容的把握情況。
2.抓住文本語言
漢語言是世界上最美麗、最豐富、最細膩、最富有人情味的語言,可說是色香味俱全。但是漢語言又是最具朦朧、模糊,且多義性的特點。所以,在對有些具有多義性模糊性的語言進行品味揣摩時,就可引導學生進行多元理解。
3.抓住文本主旨
文學作品主旨的詮釋,是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甚至可以說是作品鑒賞和閱讀教學的必然歸宿。它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使學生對課文達到本質性的理解,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和閱讀思維的健全;另一方面,還可以使學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提高其認識水平,提高其道德境界。
4.抓住人物形象
文學作品的人物形象具有立體化的特質,加之閱讀活動個體化的特征,學生理解中的藝術人物理應不同,這給我們鑒賞人物提供了求異和創新的可能。我們在分析文學形象時,應以一種辯證的理性面對學生有創性的思考發表情況。
總之,閱讀教學直接關系到各科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提高,學生必須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才能逐漸領會、理解課文及其他閱讀材料的意義,進而去學習寫作技能及加深對其他課程的理解和掌握。
作者單位:河北省香河縣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