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一節好的英語課,應該能夠調動每個學生的情感,應該能夠使學生對自己、對英語及其文化產生積極的情感。因此,作為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著力創造出一種開放的、和諧的、民主的、積極主動的語言學習氛圍,并且產生滋潤性效果,讓學生愉快地融合在英語環境中,自然地、不知不覺地學習語言。下面我就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談幾點看法:
一、展現教師的人格魅力——營造良好氛圍的條件
常言道:“親其師,則信其道。”我認為教師上課時,必須精神飽滿,身心投入,充分、得體地運用手勢、動作、表情、神態等體態語,創設語言環境,渲染語言氣氛。教學不僅僅是一個傳授過程,也是一個情感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情感的反應對教學活動效果具有重要的影響。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教師一個嘉許的眼神,一個親切的微笑,一個贊美的手勢,都能潛在的影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是導師、兄弟、朋友等多重身份的復合體。每次上課前,我總是先醞釀一下情感,以飽滿的熱情去給學生上課。這也潛移默化地感染著學生,使他們積極性大增,效果自然也就不錯了。譬如在上課前,我通常會用一些親切的問候“Hello.”“How are you today?”“Nice to see you.”等創造學習英語的親切、溫馨的學習氛圍。心理學原理中的情感遷移功能也表明:“一個人對其他人或物的情感可移情到與之相關的對象身上。”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想方設法地以自己的文化理論水平、精神狀態、人格魅力及自己的形態語言和口頭語言的表現去感染學生,讓學生對教師產生積極主動的情感,充分利用產生的移情作用,營造出民主、平等、互動、和諧的良好教學氛圍。
二、新穎有趣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法寶
課堂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掌握知識,技能,發展智力,陶冶情操的重要場所。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心理特點和教學內容,不斷創設出一些“形真,情切”的教學情境,充分利用實物、圖片、簡筆畫、電教媒體、音樂、表演等直觀手段和語言描繪相結合,激起學生情感,促進學生進入特定情境之中。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能夠刺激學生大腦皮層,使之保持長時間的興奮狀態,使學生保持良好學習情緒。教師通常可采用聽、說、讀、唱等多種形式,為了確保效果,教師要因課因生而異,不斷變換形式,讓學生時時保持新穎、有趣感。總之,競賽性活動其競爭性、主動性和多變性的特點深受學生喜愛,尤其是游戲活動更是學生最樂于接受和參與的活動。
比如在學習《小學牛津英語4B》Unit2時,我這樣引入新課:“Hello, boys and girls!Let’s play a game,ok?”學生聽后勁頭一下就上來了,個個躍躍欲試,這時我便講解游戲規則:“Now,when I say‘Touch your nose.’you should touch your nose like me,and at the same time you should say,‘This is my nose.’”接著師生一起做這個游戲,這樣一來不但大量復習了詞匯,也為新課學習作了鋪墊。
隨著現代教學技術的逐步普及,投影儀的使用給學生提供了視覺的新感受,錄音機幫助形成良好語音語調,多媒體將畫面由靜變動,加深了學生對語言的理解和情景的把握。由于小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模仿力強,利用多媒體等輔助英語課堂教學,授課容量大,交互性強,操作靈活,省時省力,它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刺激學生思維,使教材與媒體之間優勢互補,從而使英語課堂教學達到良好效果。
三、適時巧妙的獎懲運用——提高有效學習的手段
戴爾·卡耐基說:“人性最本質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贊賞。”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采用多種手段來鼓勵學生大膽地參與到課堂上來,善于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多表揚少批評,讓他們品嘗成功的喜悅,樹立自信心。因此,為了保證課堂教學順利、健康地進行,適時而恰當的懲罰是必要的,它有利于學生良好組織性、紀律性的培養。如在活動或游戲中,這種適當懲罰尤為必要,既可激勵其他學生又可使犯錯學生知錯。
小學生大都好勝心強,樂于表現自己,且特別容易激動,競爭也能夠激活小學生潛在的動力和進取心,符合小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特征,因此在教學活動中配以各種形式獎勵,對勝利者賞識,對進步者鼓勵,有時是鼓勵的話語“Good!”“Very good!”“Clever!”“Excellent!”有時是一朵小紅花,一顆小星星,一張小貼畫,教師自制的手工藝品都是對孩子的肯定,孩子們在熱鬧的氣氛中你追我趕,學英語的興趣會越來越濃,上英語會成為他們最快樂的事。
總而言之,小學英語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這是個永無止境的課題。有理由相信,只要我們廣大英語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反思、總結、提升,不久的將來,小學英語教學必將迎來一個又一個艷陽天。
作者單位:江蘇省濱海縣正紅鎮第三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