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提問是組織課堂教學的一種主要形式,是促使教學目標達成的一種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愛因斯坦說過:“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為重要。”一個好的課堂提問能夠把學生帶入“問題情境”,使其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現象、定理或專題上;能夠引導學生追憶、聯想,進行創造性思維。一個好的課堂提問有助于提高學生運用有價值的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言語表達能力;有助于教師及時得到反饋信息,不斷調控教學程序,實現教學目標。
一、課堂提問的問題類型
1.判斷性問題
其基本形式是:“對不對?”“是不是?”教師舉出一些容易搞錯的似是而非的問題,讓學生比較、辨別,確定它的是與非。這種提問對判斷的要求有高低之分,如果是要求判斷恰當而有根據,對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加深理解所學知識是有益處的。那種把答案已經在問題中說了再問“是不是”的提問,則是沒有思考價值的低級提問方式,不宜提倡。
2.敘述性問題
其基本形式是:“是什么?”“怎么樣?”要求學生通過回憶或思考對問題作出敘述性回答,它有利于鞏固已學的知識,培養學生對問題的分析綜合能力。
3.述理性問題
其基本形式是:“為什么?”要求學生講清道理,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這類問題的回答,有的是教學內容的再現,有的是根據教學內容進行推理的結果,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記憶力和抽象邏輯的思維能力。
4.擴散性問題
其基本形式是:“除此之外,還有什么不同的想法?”“解決這個問題,有哪些方法?”教師提出這類問題,追求的目標不是唯一正確的答案,而是使學生產生盡可能多、盡可能新的想法和見解,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二、課堂提問的主要方式
1.提出問題點名答
教師為了檢查學生對已學知識的鞏固程度和對新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可指定學生回答,通過學生的回答使全體學生加深記憶和理解。也可讓個別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回答,以引起他本人和大家的注意。
2.提出問題大家答
就是教師提出問題后,讓全體學生共同回答。讓大家一起回答的問題,通常是比較簡單而又比較重要的問題。
3.提出問題自己答
就是在講授過程中教師自問自答。當教師提出問題后,通過觀察學生的神情,估計大多數學生都不能回答時,在學生思考的基礎上,再給學生一個明確、正確的答案。
4.提出問題暫不答
就是教師提出問題后,暫不讓學生回答,讓學生在閱讀教材或聽講后,再作回答。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講,可充分調動大家學習和思考問題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另外,在一堂課臨近結束時,教師提出與下次課講授內容有關的問題,讓大家來思考,等下次上課再作回答,這種方法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為上好下次課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課堂提問的基本要求
1.提問的用語應簡單明確
2.提問要有一定的坡度和層次
3.提問要富有啟發性
4.要注意保護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另外,教師的課堂提問應當面向全體學生,貼近學生的實際,給每個學生以成功的機會。
四、合理調控——優化課堂提問的語言
無論是問話還是解答,教師提問的語言要做到“六要”。一要語調愉悅。聲音親切柔和,感情豐富,能吸引學生集中注意力;二要語匯豐富。提問和解答,流暢自如,妙語橫生,必要時畫龍點睛,一語道破;三要語言風趣。富有幽默感和詼諧性、含蓄性;四要語言精練。對每個詞句都能加以斟酌推敲,言簡意賅。五要語言質樸。六要語言機敏。在問話上,要特別注意所提問題必須明白簡練;在問題的解答上,要注意合理的語言節奏。
五、科學設計——優化課堂提問的過程
課堂提問過程的優化,主要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1.置境階段
在這一階段,教師要用指令性語言設置問題情境,由講解轉入提問,使學生在心理上對提問有所準備。
2.置疑階段
在教師用準確、清晰、簡明的語言提出問題后,要給學生留有思考時間,然后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結合教學經驗,再要求學生回答。
3.誘發階段
如果學生對所提問題一時回答不出來,教師要以適當的方法鼓勵、啟發、誘導學生作答。教師可核查一下學生對問題是否明確,促進學生回答;可以給出相關提示材料,協助學生作答。
4.評核階段
教師應以不同的方式評價學生的答案,包括:檢查學生的答案,估測其他學生是否聽得懂答案;重復學生回答的要點,對學生所答內容加以評論;依據學生答案聯系其他有關材料,引導學生回答有關的另一問題或追問其中某一要點,即進行延伸和追問;更正學生的回答;就學生的答案提出新見解、補充新信息;以不同詞句,強調學生的觀點和例證,也可以引導其他學生參與對答案的訂正和擴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江都市邵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