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分析目前我國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誤區,探討高中課堂培養學生全面素質的方法。
關鍵詞:高中教育 思想政治課 素質培養
素質教育改革在我國正如火如荼地發展著,如今以素質教育為教學基礎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學校通過各種渠道進行素質教育,而思想品德類的課程則是從課堂教學的角度為學生們打造良好的心態以及為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供極具價值的指導。但是,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仍然遭遇著各種壓力與阻礙,尤其是教學效果不夠好直接影響著學生們學習與參與的積極性。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課堂教學沒有很好地把握住思想政治這一學科的特點以及素質教育的中心問題 [1]。實際上,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應從創新出發,并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
一、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存在的誤區
雖然信息化時代已經到來,網絡也已然達到了相當普及的程度,但對學校教育來說,課堂教學仍然是一種主要且必然的手段。也就是說,學校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素質培養,絕大部分來自于課堂時間與空間。目前,高中思想政治的課堂教學,無論從教育觀念的轉變、教學方式和方法的創新還是教學效果的評估,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誤區。走出誤區,才能很好地完成并完善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與素質培養,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礎 [2]。
1.課堂教學講授居多,思考較少
素質教育,重在傳授方法而不是知識本身,也就是說,教師的授課應該給學生以更多的自我思考和積極創新的機會。但是在目前的課程教學中,教師往往以課時緊張或知識抽象等原因而一味壓縮課時,全堂以教師講授為主要方式,很少為學生留出自行思考、深入理解以及發展個性思維的時間和空間。
造成這種現象的主因應歸結為教師的創新教學觀念還未完全轉變,很多教師的思想里仍然遺留著傳統的“應試教育”的影子,導致無法全面地樹立“素質教育”的新型教學理念。雖然穿著新鞋,走的卻是老路;雖然喊著“提高學生自身素質”的口號,卻不改“填鴨式”的教學方法。
2.所謂信息化和所謂創新,治標不治本
現在各個學校都提倡多媒體教學,提倡信息化的廣泛應用。但很多教師把應用電腦教學作為一種素質教育的主要轉變形式,卻忽視了它只是一種輔助教學的工具,即使課堂被計算機帶動得再熱鬧,學習的知識并非發自于學生自身的能動性,也是枉然。治標不治本是我國高中現如今普遍存在的教學誤區之一,它使教師們沾沾自喜地認為自己的思想轉變了、教學方法改進了,殊不知這不過是表面現象,實質性上它沒有發生任何變化。
3.傳統的考核模式,不利于對學生素質提高程度的評估
目前我國高中思想政治課的考核方法,依然無法打破傳統的以紙制試卷分數為評估標準的單一模式。這種模式過分地夸大了分數的重要性,導致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也無法打破應試學習的方式和思想,扭曲了素質教育的實際意義。追求高分數是試卷評估模式下催生的沉重課業負擔,學生們的精力有限,最終只能忽視自身素質的培養和思維方式的鍛煉。
二、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全面素質的方法
1.素質教育應以學生為主體,重視接收學生反饋
實際上,素質教育并不代表教師授課的形式受到質疑,而恰恰相反,教師的課堂教學非常重要,只是用什么方法、采取何種手段,能夠達到最佳的完成學生全面素質提高的目的,才是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所必須研究與探索的。例如對于江蘇新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第一部分,是有關于“經濟生活”的內容,包括貨幣、生產勞動和經營等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基本知識,在授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試提問的方式隨時聽取學生對于課程的理解程度,也可以利用討論的形式來發散學生的思維(比如討論“金錢是萬能的嗎”),并通過學生的表述來判斷其對授課內容的接收程度。
2.正確運用計算機等工具輔助教學,使課程更生動
在新課改的助力之下,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得以在內容和知識面上更加充實與廣泛,同時信息量的增大和綜合性的增強也為教師的教學帶來了更高的挑戰。計算機等工具的輔助教學,為教師們的備課與課程授課帶來了便捷,也為教師教授更多的課堂內容提供了有利條件。在新的形勢下,教師應該正確把握教學輔助工具的運用,把它們作為一種教學方法,而不是教學目的或者理念。
3.課程評改勢在必行
對學生學業以及素質提高的評價,不能依照傳統方式僅僅關注于學生自身的分數成績,而應該從多方面多角度發掘學生的變化與潛能,并提供有利條件幫助學生發揮這種潛能。從教學質量與素質教育的有效性出發,課程評價方法的創新已經成為教學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容忽視。
三、結語
《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對于課程設置與教學方向提出如下指導:思想政治課是對中學生系統進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馬克思主義常識教育的必修課程,是中學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徑 [3]。同時,思想政治課程教師還應該利用創新教育方式來進一步培養學生在理解、分析、判斷、批評、綜合評價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學生自我總結和舉一反三的意識,加強方法教學,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總之,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在培養學生全面素質方面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必須通過改革的不斷創新與完善,將復雜轉化成為成果,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必須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充分發揮自身潛能并調動學生積極性,使課堂教學與學生實踐全面結合,融興趣與能力于一堂。
參考文獻:
[1]汪惠云.芻議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教育.中等職業教育(理論版).2009.8:卷首語.
[2]楊召強.淺析素質教育中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幾個誤區.考試周刊.2009.33:164~165.
[3]湯超紅.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如何適應素質教育.中國基礎教育研究.2007.
3(7):98~99.
作者單位:江蘇省豐縣華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