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學習是一種非母語的學習活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體意識的發揮程度將直接影響其學習效果,并影響到學生英語學習心理的健康發展。因此,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各種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自主意識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應從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以及中學英語教學的現狀出發,通過教師自主教育的有效影響,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英語教學過程,充分發揮“雙主體”的教育功能,使學生初步具備英語自主學習的能力。
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充分發揮個體主觀能動性而進行的創新性學習。自主學習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充分相信學生,尊重學生,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并培養可持續學習能力的一種教學思想。課堂教學中英語教師活動的單向性轉變為教學共同活動的多邊性,努力提高學生英語自主學習的參與率,努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一、激發興趣,強化自主學習的意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求知的先導,是會學的前提條件。只有學生把學習看成是一種需要,一種享受,才會產生巨大的內動力,激發起強烈的求知欲,從而積極主動地學習探索。在教學中我注意營造輕松愉快的氣氛,創設生動活潑、積極向上的課堂教學扭轉,使學生在趣味盎然中積極主動地探索實踐。如《Natural Disaster》,環保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通過利用多媒體提供視聽材料向學生提供更直觀背景材料,一方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為教學的下一個環節討論埋下了伏筆。
二、引導探索,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學生的學習應該是一個運用已學知識探索、發現、理解、掌握知識、提高能力的過程。這個過程當然需要教師的主導,但主導并非代替,把知識結論灌輸給學生,而應該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索、自主地學習,從而培養學生嘗試、探索的意識和能力。如教學have/has gone to及have/has been to時,通過安排場景,讓一學生去辦公室,引出“He has gone to the teachers’office”,該生回來后引出“He has been to the teachers’office”,從而讓學生探究出兩者的區別,以期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發揚民主,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
學生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有強烈的自主意識。我在教學中注意發揚民主,講究師生平等,教學中不搞“我說了算”的“一言堂”,而是提出錯誤的推理和結論,和學生展開辯論。鼓勵學生據理力爭,堅決摒棄盲從、迷信的觀念,放手讓學生討論,互相說理,直至達成統一認識。這種民主、平等的課堂氣氛,樹立了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培養了學生有主見、不盲從、能自主的好習慣。
四、尊重差異,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傳統英語教學,教師往往搞一刀切,不顧學生的生理、心理、現有水平差異,簡單施教,強迫灌輸。因此,無論是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的主動性都較差,有些學生對英語課產生了心理抵抗行為。關注和尊重學生的差異,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前提。關注每個學生,關注每個學生在探究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差異,是“為了一切學生”在教學中的體現。在實施過程中要注意:親近學生,了解學生,從學生的視角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批評;營造和諧的心理氛圍,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
五、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
合作學習是實施自主學習課堂教學的基本策略,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是合作學習的主要特征。生生互動主要是指小組內部、小組之間的學生間的相互學習。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合作意識、合作精神,在合作學習過程的參與中,學會合作,學會傾聽,學會分享,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從而達成學習的目標。在自主中體現合作,在合作中交流。例如:在教學《Star signs》時,按星夜分組,每個小組討論自己星座,教師提供學生相互交流的平臺,學生把自己的想法與同組同學及全班同學進行交流,然后小組選擇最合理的跳躍練習向全班展示。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促進了自主、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教學實踐證明,學生自主學習的愿望是強烈的,學生主動發展的潛能是巨大的,只要教師充分相信學生、尊重學生,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前提,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在教師有效的引導下,健康、自主、自覺的發展,掌握知識,從而調動他們潛在的勇氣膽識,培養他們的能力,一定會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作者單位:江蘇省洪澤縣高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