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新課標》明確指出:中學的思想政治課,是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的教育,引導學生結合現實生活,經歷探究學習和實踐過程,提高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樹立社會主義的理想,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終身發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質基礎的基本課程。它不僅要為學生提供認識事物的工具和方法,而且要塑造學生的靈魂。因此,政治課教學既要講究科學性,更要看到其人文教育的特殊性,做到以人為本。
一、貼近學生思想實際,把握學生思想脈搏
當今時代是一個多元化的時代。在思想領域,各種不同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魚龍混雜,此起彼伏。政治課教學要隨著社會的變化、社會對人要求的變化、各方面環境條件的變化、人自身的種種變化而與時俱進。政治教師只有比其他學科教師更全面更及時地了解社會、了解學生,才能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才能打開學生心靈的窗戶。
二、貼近學生的認識實際,尊重學生不同層次的價值取向
每個人的認識總是一步一步提高的,我們應該遵循認識運動的規律,尊重學生不同層次的認識與選擇。無論是理論問題還是實際問題,都應該允許學生暢所欲言,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鼓勵不同意見的爭論。爭論和探討不一定馬上有結論,能夠受到啟示、引發思考就很不錯了,如果硬性下結論,可能會適得其反。一些涉及道德要求、人生觀方面的內容,教材的期望值較高,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從學生當前的實際情況出發,循序漸進,學生才有可能接受。
三、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和體驗,是主體的感受,具有明顯的主體性。人們通常說“思想感情”,說明一個人的思想觀念是與他的情感體驗密切相關的。中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在形成過程中,主要對形象的、具體生動的東西感興趣,看問題常常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尤其是看待社會問題。因此,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必須把理論知識的學習與學生的主觀感受聯系起來,從而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進行情感教學。
1.以情生情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生存競爭越來越激烈,人的情感資源可能會越來越枯竭(不易被感動)。中學生受上述社會負面因素的影響,有情感麻木的現象,表現在有的學生對他人、對社會、對集體漠不關心,缺乏愛心和同情心等。通過情境教學,可以以情生情,以境生情,豐富并升華學生的情感。
2.以情明理
以情激趣、以情動人、以情啟思,達到知情統一。創設能使人產生強烈情感的情境,并通過教師充滿感情的表達來感染、打動學生,從而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
四、關注學生的審美需求,為學生營造美的環境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中學生正值青春年華,他們對一切自認為美好的東西都感興趣。思想政治課教學要滿足學生的審美要求,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鑒賞力,以美啟真,以美導善。
1.創設真摯、自然、親切的美的情境
“美”與“情”有著天然的聯系,思想政治課教學情境的設置要依具體情況而定,既有真實情境,也有虛擬情境;既有靜態情境,也有動態情境;既有和諧的情境,也有充滿矛盾沖突的情境的美,美在親切,美在自然,美在真摯。也就是說,教師進行情境教學時,情境本身以及教師的情感表達必須真摯、自然、親切。讓學生在課堂中不僅享受到情感的愉悅,又獲得理智、認知的滿足。
2.營造輕松、愉快、和諧的氛圍,進而感悟美
蔡元培先生說過:“美者,循超逸之快感。”審美活動要在輕松愉悅之中進行。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人們處于緊張狀態時,反而不容易產生靈感。學生如果過度緊張,是不可能進行感悟活動的。教師只有營造一種輕松、愉快、和諧的課堂氣氛,才能促使學生充分施展自己的想象力,去感悟政治課的美。
總之,思想政治課教學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從關注學生的思想實際、價值取向、情感體驗、審美要求等方面入手,以情動人,以美啟真,努力塑造出科學素養與人文精神和諧統一的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
作者單位:江蘇省江都市樊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