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校園網的建設,多媒體技術應用于教學已成為現實,要在45分鐘的課堂教學中提高數學教學的效益,進行高密度、大容量的教學,多媒體的應用大有可為。把傳統的教學媒體與現代教學媒體有機地聯系起來,相輔相成,互為補充,充分發揮各自的教學功能,優化數學課堂結構,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讓多媒體在數學教學中體現多媒體的最佳效果和數學教學的特色,使學生的思維能力不斷向高層次發展。
一、恰當運用多媒體,創設有趣的數學情境
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神奇有趣的教學情境,充分啟發學生的探索精神,為學生積極思維創造條件,可使教學過程始終對學生有一種吸引力,使他們主動去探索問題,發現規律。比如在圓第一課時教學中,開始就展示一個引人入勝的動畫、點不停地轉動,看著點不停地轉動,讓學生猜想它是繞怎樣的圖形轉動的,這樣一開始就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好奇心,促使學生猜想,再讓學生共同探索點運動的軌跡。最后再顯示軌跡(圓)和(定長)半徑,讓學生觀察點A在繞圓心O轉動的過程中,OA是否變化,從而得出圓的定義。經過這樣的情境創設可使學生在猜想、探究中學習,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二、恰當運用多媒體,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多媒體能用具體形象的媒體展示給同學,使其能從中體驗形象與抽象的關系。數學家華羅庚說過:“數缺形時少直覺,形少數時難入微,數形結合百般好,隔離分家萬事非”。多媒體采用文字、聲音、色彩、動畫、圖形等方式傳遞信息,將學生的視、聽、觸覺等都調動起來,學生容易理解和掌握。數學教學的現代化協助教師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空間的想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打開了教學中一扇新的“誘導之門”,與傳統教學配合,相得益彰。
在對學生發散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方面,針對“火車過橋”的“相遇問題”應用題制作課件,在制作上采用了多種不同方式來表達相遇時路程、時間與速度的關系。教科書中的學生上學、追擊、相向環形跑道的賽跑等問題,都能使學生在實踐中體驗相遇問題的存在,對開闊學生視野,體現發散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有較大的幫助。
三、恰當運用多媒體,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激發學習興趣,形成學習動機,是數學教學得以成功的重要條件。多媒體提供豐富而動感的圖像、圖形,展現出一個異彩紛呈的數學世界,協助教師創設導入情境,活潑有趣的學習形式能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與學習熱情,發揮學習主體的能動作用,促成學生的學習動機。讓他們進入最佳思維狀態。
在教學《旋轉和平移》時,課件設計一開始就出現一個游樂園的動態情景視頻,視頻中有旋轉的大轉盤、開動的火車、滑板、蕩秋千等情景,這樣讓學生從再現的生活情景中直觀感知了旋轉平移現象,增加了生活體驗。學生思維活躍,興趣濃厚,參與效果好。再如在直線、射線、線段的判斷中,學生對“線”的特征雖然了解,但應用上把握不定。我們在設計課件時,采用動畫顯示直線、射線和線段。可以使線段自左飛入,然后按動畫疊放次序播放,射線是線段基礎上一端的無限處長及把線段兩端處長得到直線,這種在原有圖形基礎上的動畫展示過程的方法讓學生體驗到線間的對應關系,加深了對“線”的特征的掌握。使各類幾何體能在靜態和動態的狀況下展現給學生,既激發學生興趣,同時也大大加快了理解速度。
四、恰當運用多媒體,實現師生互動教學模式
根據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我們大力提倡因材施教,讓優異的學生“吃”的飽,讓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適當學習、及時“消化”。多媒體為此搭建了一座橋梁:如果教師把預先設計好的教學課件放在多媒體教學網上,使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和接受程度自由選擇相關內容,各取所需,并且可以多次重復觀看,不再是被動接受教師的說教;同時,教師也可以有針對性地對各類學生因材施教,從而提高教學的靈活性。
不斷挖掘多媒體輔助教學技術的優勢,改進數學教學的實踐,使我們認識到:每當從數學的本質特點和學生的認知特點出發,恰如其分地運用多媒體輔助工具和載體,發揮多媒體輔助課件的教學優勢,為學生提供豐富靈動的感性素材,創設生動豐富的學習情景,開拓學習研究視野,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探索解決繁難知識點的同時;也為學生展開創造性想象、聯想打下堅實基礎,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本質,培養數學精神和發現、創造的能力時,我們就把握了數學教育的時代性、科學性。引領學生開展主動有效的探究性學習活動,創設充滿生命活力的有效數學課堂,這也是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教學整合的一個值得不斷探索、改進的方面。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