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闡述了農村英語教學氛圍沉悶、教與學的方式及方法單一的原因,探討了農村初中英語教師如何改善課堂學習氛圍、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以及怎樣學好英語。
關鍵詞:教學氛圍 教學方法 改善學習氛圍
我就我的工作經歷分析一下農村初中英語教學氛圍沉悶的原因以及如何改善該方面問題的措施。
一、形成農村初中英語教學氛圍沉悶的主要原因
1.大多數英語教師的教育思想仍然不同程度地禁錮在應試教育的條條框框中
教學方法保守、陳舊,在英語教學中沒有很好地實施素質教育,教師為考而教,學生為考而學,這是在新的英語課程標準發布后出現的“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教師忽視大多數學生的發展,忽視學生在聽、說、讀、寫等方面的全面發展。
2.農村中學教學設備簡陋,且缺乏一種能夠讓學生交際的語言環境
大多數農村中學的教室里沒有電腦、幻燈機等教學設備,更談不上語音室、語言實驗室等。學生大都居住在偏遠的山區,交通閉塞,經濟發展較為緩慢,缺乏與外國人直接接觸交流的機會,沒有較好的學習外語的語言環境。因而,農村中學的學生缺乏聽力訓練及語言交際能力的訓練。
二、營造良好的農村初中英語教學氛圍的策略
1.優化教學動機,激發內部動力
教師的教學動機要有一定的尺度,少了欠火候,多了給學生戴了“緊箍帽”,課堂上就會出現“滿堂灌”現象,師生雙邊活動就成了教師的獨角戲了。而加強學生的學習動機也并不是放任自流的,應是有度、有節的。
2.加強情感投資,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才愿聽其言,遵其囑,自覺愉快地接受教師的教誨。
3.愛——教學之根本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真誠、理解”地對待學生。首先,既不掩飾自己的情感,也不粉飾自己的缺點,與學生平等相處,坦誠相見,使學生感到親切可信,并消除防御機制。其次,要真正地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以學生的感受為感受,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分擔他們的感情。只有這樣,才能建立平等民主、健康向上的良好師生關系。
4.引入激勵機制,講究“表揚”藝術
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每位學生身上都有“閃光點”,鼓勵式表揚、期望式表揚、直接式表揚都能給予學生信心與自尊,我們絕不可吝嗇“Very good.” “Howclever you are.” “Excellent.” “Well done.”等。當學生受到了充分的信任和尊重時,他的所有的干勁和智慧就能得以充分的發揮。
5.開發學生樂學的天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好奇是人的天賦,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是認識興趣,即“求知欲”。因此要提高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及主動性。
6.設疑布陣,激發求知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學中,教師應善于引導學生無疑而有疑,有疑而思解,解疑而心悅。誠如美國學者布魯巴克所說:“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提問題。”教師可精心設計一組類似的問題,使學生沿著教師引導的邏輯思路步步深入,達到恍然大悟、觸類旁通的目的,也可使學生按教師的指導自己去發現、探索,并得出結論。
7.實施任務型教學,倡導體驗參與
在教學過程中,可設計一些任務型教學活動,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進而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促進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如:在學習文章THE BEST OF ELAS’ STORY后,可進行Role-play(角色扮演)。讓學生扮演導游Elias的角色,向游客介紹Robben Island和Nelson Mandela。
8.開發教材中的話題討論
啟發學生創造性思維是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學習英語的關鍵。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掘“以趣激學”的因素,創造情景,采用discussion, debate, pair work和group work,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極大的興趣,從而達到掌握、運用、發展語言的目的。
9.巧用英文歌曲配合教材
在教學中,我投其所好,選擇大家熟悉的旋律來配合教材,教唱一些英文歌。讓學生在愉快地唱歌的同時,學習語言知識。學生在歌聲中學英語、記單詞,寓教于樂,形成語感,在輕松的氣氛中掌握英語。
10.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恰當引進形象性、富于感染力的現代教學媒體,如:幻燈、投影、電影、錄像、電腦等,將造型、光影、色彩、韻律、節奏等融合于教學信息的傳輸過程中,以形聲并茂、生動活潑的表現形式使英語教學活動情理交融、有張有弛,從而增強學生的感知力,建立一個成功的學習所必需的良好情感氛圍。
總之,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是師生心理相容的體現,也是師生智力活動處于高峰狀態的標志。良好的課堂氣氛,可以成為傳遞知識的無聲媒介,啟迪智慧的無形鑰匙,陶冶品德的潛在力量。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南陳集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