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任務型教學,就是把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學生通過對任務的完成來體驗成功,發揮自身的語言學習潛能。筆者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談談對英語任務型教學的認識及其在課堂中的運用。
關鍵詞:任務型教學 課堂 運用
任務型教學是20世紀80年代外語教學法理論和第二語言習得理論結合的產物。“用言語做事”(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的教學途徑逐漸引入到我國的基礎英語課堂教學,廣大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也嘗試、運用了任務型教學,并且已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筆者發現,任務型學習在英語教學實踐中還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如何使任務型學習活動在課堂教學中更有效實施,成為大家關注的問題。對此,本人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觀點和做法。
一、任務型教學的特點和原則
任務型教學有三個特點:一是以話題為主,用目標語進行活動(情境);二是以達到一定的交際目的為目標(教師為主導);三是以學習者為中心進行活動(學生為主體)。
任務型教學有五個基本原則:一是趣味性原則;二是全面性原則;三是階梯性原則;四是情景性原則;五是拓展性原則。
此外,教師在設計任務時應根據教材中的具體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充分體現其人文性。既要注意德、智、體、美、勞的全面滲透,又要考慮社會、生活、交際、文化等各方面的因素。從而培養出適應時代需要的、具備正確的世界觀的高素質學生。
二、采用多種活動形式,提高課堂效率
1.調查活動的運用
在課堂有限的45分鐘內,要使幾十名學生大面積地、多頻率地進行口頭訓練,survey是個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1)要把握好活動開展的時機
教師在課上傳授完某個知識點,必須確定學生已初步掌握這個知識點的前提下才能組織學生去作調查。例如:在教牛津預備課程unit5 Visit my school一課中,教師先引出句型Are there...in your school?Yes,there are./No,there aren’t.再接著問:How many...are there in your school?然后讓學生進行pair work,再請幾對學生來演示,等學生對此句型基本熟悉以后,再進行調查,比較適宜。
(2)要對調查活動進行周密的安排
可以先把全班學生以兩人一組或四人一組分成若干組,每組推舉一名發言人。在學生熟悉survey所需要用的詞匯和句型的前提下,先組內進行survey,相互調查,做到人人開口。接下來再請各位組長去調查其他小組的成員,使活動范圍擴大了,部分學生可以在教室內自由走動,行為不受拘束,調查對象不受限制,想去調查誰就去調查誰,這就把group work擴展到free work,掃除個別學生在做pair work或group work時存在的恐懼心理。個別學生被這氣氛所感染了,會主動地去問老師或同學,此時老師的任務是個別輔導這些基礎較差的學生,鼓勵他們。最后就是讓學生寫一個report,這樣的一節課,學生們聽、說、寫緊緊圍繞這個調查的內容,這樣學生基本能百分之百地掌握所學內容。
2.創建情境
(1)創設民主、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
要營造輕松的環境,教師首先每天要精神飽滿地走進課堂,我每一節課上課前都會要求學生唱唱歌。在上預備課程unit3 Good friend 這一課時,我教同學們唱Make這一課時,還學唱了colour這首歌等等。每一節課的開始五分鐘,是自由表現自己的時間,同學們可以表演回家準備的小品,也可以幾人一組來朗誦自己改編的詩歌。每一次我都帶著欣賞和鼓勵的態度,面帶微笑的聽著他們的再創作。在這種寬松的學習環境下,學生身心愉悅,就會迸發出創造的火花。
(2)創設語言環境,營造學習語言的氛圍
我經常根據教學的內容,鼓勵學生加上合理的想象來進行英語短劇表演及英語歌舞表演。設立英語角,并且還開設了英語書信寫作、故事朗讀、口語提高等活動課。這樣更能啟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口語創造能力,也可能出現好多驚人的句子或表達極佳的短語。
3.利用電教媒體資源進行活動
利用各種教學媒體,激“活”教科書,讓學生更易理解接受。我還利用電教器材如TV、VCD、電腦、錄像等,讓教科書“活”起來、動起來、形象起來、發出聲來,讓“活”的教科書震撼學生的心靈,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如平時制作的課件用學生身邊的人或事,使他們對圖片活動很感興趣。
4.活化課外任務,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課外作業是課堂教學的深化和補充,教師應打破常規,把課外作業改為與課堂學習任務有關的形式,使課外作業成為課堂任務教學的延伸,使學習方式變被動為主動。比如在學習預備課程Unit8 Our Things一課時,我先讓學生畫一幅自己臥室的一張畫,并讓其在圖片下方對你的臥室陳設作一段英文說明,這樣一方面能夠讓學生課后自主地開展一些與課堂內容和現實生活有某種聯系的語言實踐活動,另一方面讓學生將在課外習得的語言知識應用于課堂,從而豐富了課堂內容,擴大了語言信息量。
英語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進行交流。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一定要提高任務型教學在實際課堂中的運用,讓學生通過體驗、實踐、參與、探究和合作發現語言規律,逐步掌握語言知識技能,不斷調整情感態度,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和自主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梁承鋒.《初中英語新課程教學法》.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2]David Nunan 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作者單位:江蘇省盱眙縣第一中學英語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