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事體育工作多年來,通過平時的業余訓練,我發現短跑訓練中協調放松能力的培養非常關鍵。難怪有人認為:“短跑的勝利,一定屬于掌握了放松跑的人。”本文就協調放松能力的培養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闡述:引言部分主要闡述了協調放松的生理基礎和訓練中遇到的一些情況,說明進行協調放松能力培養的科學依據及必要性;另一方面,主要總結了平常訓練的方法和取得的一點成績,驗證了協調放松能力培養的正確性。
關鍵詞:短跑 協調 放松
一、引言
“要想跑得快,就必須增大步幅和加大頻率,”也就是說“步頻”和“步幅”是決定跑速的兩大因素,而跑的協調放松能力又是影響步頻與步幅的主要技術因素。要想取得好成績,除要求運動員有堅強的意志、良好的身體素質等條件外,同時還要有良好的技術和正確發揮技術的能力,特別是能較好地掌握和運用途中跑的協調放松技術,以便在保持較快的步頻的基礎上發展步幅,提高速度。在平時的業余訓練中,隊員就很難做到這一點。有的教練要求不到位,只是一味地上力量,而忽視了協調放松技術的培養。在平時的訓練中,許多同學跑起來不放松、不自然、動作不協調,全身肌肉緊張、僵硬、步幅小,后程減速,甚至是機械地跑動,為什么會這樣呢?
1.我們先來看一看跑的協調放松能力在跑的過程中究竟有什么作用呢?協調放松能力是指運動員在高速奔跑中,神經系統和運動系統協調配合,使肌肉收縮與放松能按照短跑技術動作的工作性質協調進行,從而增加跑的步頻與步長。它能增加肌肉收縮前的肌纖維長度,特別是放松拮抗肌群,有助于提高肌肉收縮速度,增加肌張力,增大步長。只有善于放松不用力的肌肉,才能提高用力肌肉的收縮速度,動作才能輕松、自然、協調,也能減少力量的消耗,從而維持較長時間的高速度運動。
2.從技術動作看,協調放松主要是用于途中跑不善于放松,全身肌肉緊張,技術動作變形等情況下。途中跑的動作不放松、不自然、不協調,特別是腿、臂擺動,肌肉緊張,重心上下起伏較大,上體前后左右搖晃,大腿下壓積極不夠,腿腳落地動作不放松,這些都會影響蹬擺效果,使身體不能沿直線運動,從而妨礙了速度的發揮,一切不應該用力的部位而盲目用力。如:面部、頸部肌肉緊張,有的甚至兩手緊握拳頭,聳起雙肩,兩手在胸前交叉,伸長脖子,咬住下巴,左顧右盼,縮短了跑的步幅。有些學生不知道如何放松,更不懂得把不用力的肌肉放松,使力量不能集中于動作的主要階段上,從而影響了技術動作的質量。本人在平時的訓練中經常看到以上現象,甚至有很大一部分同學存在這些缺點。而有一部分同學在平時不用全力跑時,技術動作并不變形,表現得輕松、協調,動作舒展;而在全力以赴,尤其在運動會上比賽時,就會出現上述缺點。這就說明,由于沒掌握放松的技巧及訓練方法,一旦比賽,就會緊張,就會出現技術變形,不能充分發揮力量而消耗了力量。所以,在平時跑的訓練中對運動員協調放松能力的培養是很重要的。
二、協調放松能力訓練的建議
1.學習和掌握跑的技術是協調放松能力培養的基礎,在平時的訓練中,我運用以下幾種方法進行訓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放松彈性跑:站立式起跑30~50米,中速跑動,中勻速跑,動作協調放松,腳前掌著地,跑時富有彈性,步長適中,不宜過大。
(2)協調放松大步長跑:動作協調放松,尤其是面部表情、頸部、肩部等保持自然。跑時上下肢擺動幅度大,重心高。
(3)隨著距離延長,速度遞增,逐漸加大步長。
(4)協調放松大步加速跑:動作協調放松,尤其是跑時髖、膝、踝、肩關節要放松、自然;勻加速的距離隨著加速能力的提高逐漸縮短;加速達到較高水平時,可轉入到慣性跑進。
(5)向前擺臂,提腿直線跑:肩下沉,肘用力,兩臂前后平行擺動;擺動腿從膝關節領先向正前方擺出,腳掌著地方向要正,兩腳落地時盡可能在一條直線上。
2.進行跑的各種專門性練習,體會協調放松的能力。
(1)小步跑接加速跑:體會髖、膝、踝、肩關節自然協調放松和擺動腿積極下壓著地技術,提高著地的力量,發揮跑的頻率。
(2)高抬腿跑接加速跑:體會、改進和提高跑時擺動腿前擺、高抬技術,發展腰、髖肌群力量和腿部力量,提高高抬腿能力,改進臂與腿的協調配合能力。
(3)車輪跑:體會提腿折疊技術和下壓著地技術,發展膝關節的靈活性及腰、髖肌肉力量,要求膝關節完全放松。
(4)后蹬跑:體會腿的擺蹬技術,提高后蹬能力,發展步長。
(5)擺臂練習:提高和完善跑時兩臂擺動技術,發展擺臂肌群力量,要求大臂帶動小臂,手腕要放松,不要握緊拳頭,不要聳肩,前后搖擺時向后的力要大些。面部、頸部的肌肉不要緊。立定地、行進地、快慢相交替地進行。
(6)在各種跑的練習中,要強調放松,注意技術訓練,把注意力集中在用力與放松的體會上。
(7)教練要適當調節訓練中的氣氛,不要使隊員感覺空氣緊張,給他們營造寬松的環境,避免給隊員造成心理和肌體上的緊張。
(8)在快跑練習時,要求隊員正確體會放腿技術。
三、小結
協調放松的能力在跑的過程中是非常主要的一個環節。只有從最初的訓練就開始培養,才能避免形成錯誤的動力定型和用力的方式。充分發揮肌肉的力量,并能使肌肉在每一瞬間得到充分的休息,盡最大可能發揮肌肉的力量。這樣,就能使我們的訓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也是我們每一位體育工作者應掌握并不斷共同探求的問題。
作者單位:江蘇省泗陽王集中學高二體育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