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語文教學的源頭活水。教師要在教學中,舍得在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上下工夫。在平時的教學中,可通過精心設計導語和創設問題情境、靈活運用現代教學手段等方法,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創設強大的興趣磁場,為學生提供成功的機會,讓學生學習興趣之火花騰起火苗。
關鍵詞:興趣 語文 教學 活水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興趣是學生對學習活動或學習對象的一種力求趨近或認識的傾向。它是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愛因斯坦早就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皮亞杰也曾說過:“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須以興趣為先決條件。”從某種意義上講,興趣也是語文教學的源頭活水。語文教師要在教學中,舍得在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上下工夫。
一、精心設計導語,點燃學習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新課有一個好的開端,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點燃”學生的興趣的火花。這是教師上好一課的關鍵一環,而解決這個“關鍵”的關鍵便在于導語的設計。一個好的課文導語設計,往往是成功授課的開始。
二、精心設計問題情境,引起學習興趣
“學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教學實踐也告訴我們,學生一旦有了問題,他們的思維就會活躍起來。因此,教師在提問時要善于引發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欲望。《孔雀東南飛》是一首優美而傷感的愛情敘事詩。教課時,教師可先讓學生欣賞動畫片《孔雀東南飛》,然后引導他們去發現、感受、品味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情感美、自然美、語言美,讓學生在這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的感受中進入課文。為了進一步烘托氣氛、渲染氛圍,還可播放《孔雀東南飛》的課文錄音。讓那聲情并茂的語言,纏綿凄婉的音樂在課堂回落。此時再提出問題,學生就會產生興趣,樂意答問。由此可見,恰當地運用提問的藝術,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意識,誘發興趣。
三、大力營造愉悅氛圍,提高學習興趣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生對學習本身所懷有的積極情感體驗,能促進自身的學習活動,增強學習效果。語文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愉悅學生心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如在新授“欲揚先抑”這一寫作手法時,教師可給學生介紹唐伯虎為人母賦詩賀壽的故事——“這個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塵。兒孫各個都是賊,偷得蟠桃奉至親。”這樣,學生就在輕松的笑聲中對欲揚先抑的寫作手法有了形象的理解。
語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善于運用幽默的語言技巧和情感技藝,創造新穎別致、生動有趣的情境,為學生創設強大的興趣磁場。
四、巧妙運用現代媒體技術,增強學習興趣
如今,多媒體技術已走進課堂,它打破了時空限制,讓教學內容中涉及的人、事、景、物等活起來、動起來了,成為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教育模式。教師可靈活運用現代媒體技術創設教學情境,愉悅學生身心,增強學習興趣。
五、努力提供成功機會,促進學習興趣
成功教育理論認為,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欲望,一旦這種欲望得到滿足,他們就會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學習。蘇霍姆林斯基曾這樣告誡教師:“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時時學習的愿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力量消失,缺乏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措施都是無濟于事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尊重學生,對學生的合理見解要給予充分肯定。尤其在學生答問中閃現出求異思維的火花時,要給予熱情鼓勵。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要盡可能為學生創設成功的機會。如每次語文課前安排幾分鐘演講或表情朗讀;引導學生根據有關課文自編自演課本劇,指導學生上臺講課等。學生在這些活動中可以得到有益的鍛煉,獲得成功的體驗,其精神狀態會更加振奮,學習熱情會更加高昂。
常言道:教無定法,教學有法。語文課堂教學是科學更是藝術。教師只有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撩撥起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他們才能自覺地去閱讀、自主地探索、廢寢忘食地鉆研,我們的語文課堂才能充滿生機和活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黃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