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不少初中學生一提到作文就厭煩,沒有興趣和激情,有的往往無話可說、無話可寫,只得瞎編亂造,甚至抄襲佳作應付備考。可見,作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難點,如何突破這一難點,激發學生創作的欲望,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提高作文的寫作水平呢?我覺得,我們語文老師應抓住這些方面,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千方百計營造讀書氛圍
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這話言簡意賅地向我們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書讀得多,語言積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會寫得好,筆下就會生花。
1.倡導學生收集關于讀書的名言名句
通過引導,讓學生搜集一些熱愛讀書的名人名言。學生收集名言后,我還組織學生交流,并選擇代表性的名言,請書法好的學生寫出來,張貼在班級墻上。
2.倡導學生建立班級圖書角
動員、引導學生從家中帶來自己喜愛的書充實班級圖書柜,或省下自己的零花錢,為班級購置新圖書,在班級中創設一種濃厚的“書香”氛圍和“書林”境界,讓學生產生一種追求讀書的神圣感。
3.請有關家長介紹引導孩子課外閱讀的經驗
利用家長會的機會,由學生向家長匯報從課外閱讀中得到的收獲,請家長介紹自己引導孩子進行課外閱讀的方法和經驗。實實在在的人和事,打動了廣大家長,他們自覺地為孩子創造了閱讀環境。
二、運用各種方法搜集生活中的素材
學生無話可說的原因是缺乏寫作素材,其實學生平時所接觸的材料很多。關鍵是要注重積累,以便“厚積而薄發”,就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調查、閱讀、思考等多種途徑,運用各種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
1.指導學生撰寫觀察日記
寫作來源于生活。教師要鼓勵學生不要囿于常用的觀察點,要調整角度去觀察事物,用創造的眼光去審視素材,立意謀篇。當今世界風云變幻,社會生活日新月異,思想觀念也要與時俱進,要引導學生關注現實、關注社會。
2.組織學生參與寫作實踐活動
有意識地創設情境,讓學生有親身體驗。通過創設情境能使學生全身心地融入寫作對象之中,把學生帶入一個嶄新的寫作境界。誘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增強學生對事物的感受,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將作文與育人結合起來。
3.組織學生交流讀書心得體會
學完一篇課文都要談談感受體會,讓學生從中挖掘出寫作素材,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
這樣,做好了“積學以儲寶”“聚材而吸收”的工作,有了相應的知識儲備,生活積累和真切體驗,就不怕“無話可說”了。
三、重視讀寫結合,提高讀書效益
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平時既要注意認真讀書,又要加強練筆。
1.指導學生撰寫讀書筆記
平時,我要求學生堅持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效益,可讓學生每人準備一個積累本,并自己給一個名字,堅持要求學生摘錄所閱讀文章的好詞、好句、好段,寫讀書筆記,或寫閱讀感受。通過幾年的訓練,學生的詞匯量增加了,寫作素材豐富了,作文水平也提高了。
2.指導學生進行仿寫訓練
主要是指導學生在理解原文的基礎上用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情或者真實的感受,借鑒別人的某些寫法,寫出富有個性的文章。在學生讀懂原文,體會到文章主要內容,弄清文章所表達的中心后,指導學生學習文章中語言的運用以及表達方法的突出特點,找出自己生活中與范文相類似的事情進行仿寫,寫出自己實際生活中的真情實感,從而達到逐步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目的。
四、精批細改,啟發引導
學生的習作,不可能多么完美,常常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因此,教師既要認真加以批改,又要注意方法、技巧的點撥。
1.善意指出作文中存在的問題
對學生的作文,教師要有批有改,精批細改。這里的細改,也不應當是教師的大量修改。教師應起到啟發引導作用,明確指出不妥當的地方及原因。啟發性的批改應給學生一點思考的空間,指出修改的方向。
2.注意加強方法和技巧的點撥
學生習作往往東拉西扯,條理紊亂,教師批改時要注意引導,讓學生明確寫作順序,按一定的條理敘述。
作者單位:江蘇省江都市凡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