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作者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研究總結和分析了體育新課程實施中學習方式存在的一些誤區,并通過不斷地分析,找出了這些問題的真正原因,為之提供了科學合理的對策。
關鍵詞:體育教學 學習方式 變革
自體育新課程實施或實驗以來,無論教師教學,還是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體育新課程在實施或實驗過程中也存在一些誤區,這影響了體育學習方式變革的進一步深化。下面,一筆者就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粗淺地剖析:
一、體育新課程實施中學習方式變革的誤區
1.在學習方式的變革中存在形式主義。只注重轉變學習方式的形式,而忽視轉變學習方式的目的和實質。筆者曾觀摩過一堂體現新課標精神的初中體育課,教學內容是武術套路教學。體育教師放置了9臺電腦在上課場地上,要求學生借助電腦中的示范動作進行分組合作學習,一堂課就在亂哄哄的氣氛中結束了。
2.對傳統的學習方式全盤否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在論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時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象,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傳統的體育教學多強調接受式的學習方式。教師習慣了用最明確的結論告訴學生該怎么做,不該怎么做,學生只要照著做就行了。現在倡導自主學習,是否就是全盤否定了接受式學習,而一概采用自主學習的方式呢?根據上述綱要精神,可以這樣理解:要改變那種“過于強調接受學習”的傾向,而不是完全否定接受式學習。
3.“放羊式”教學的客觀存在。有的教師認為,新的課程標準在學習方式中著重提倡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因此,他們往往在布置了學習內容后,就讓學生自己去做、去練,導致了課堂秩序混亂。還有一部分學生根本就沒有按照布置的內容去做,而是我行我素。此外,學生在學習中缺乏相應的合作探究問題的環節。使學習過程處于一種游離的狀態。這種學習方式就稱為“放羊式”教學。從表面上來看,課堂氛圍挺活躍,但實際上卻是一種無效的教學,既浪費了學生的時間,又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他們學習的興趣,部分學生甚至完全不參與到學習中去。這樣的體育課缺乏有效的課堂教學設計和管理,必須徹底改變。
4.體育學習方式變革中教師角色定位的迷失。在體育學習方式的變革中,教師應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指導者和促進者。在新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多重視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使學生的學習方式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但也使一些教師對自己的角色定位迷失了方向。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教師充當起裁判者的角色。此外,教師在學生活動中出現了不作為現象。
二、對策與建議
面對學習方式變革中存在的問題,需要我們不斷地反思,以找出這些問題存在的真正原因,并為學習方式的真正變革提供科學合理的對策。
1.加深教師對體育學習方式變革理念的理解。體育教師對學習方式變革理念的理解是新課程改革能否步入正確軌道的重要因素。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往往通過課堂教學表現出來。在很多課堂教學中,學習方式的變革流于形式,這主要是由于教師理解不深所致。可見,變革學習方式不僅要在表面上進行,還應在運用時著重考慮學習方式的作用、內涵以及如何合理運用。
2.提高體育教師的課堂調控能力。在過去的體育教學中,教師是知識的權威。體育課堂上,教師只需示范并講解動作技術,學生模仿教師的動作,并進行反復練習就行了。這時,教師與學生間是一種傳授與接受的關系,教師幾乎不需要任何調控課堂的技巧。但在體育新課程的學習中,要求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使學生在學習中占據主體地位。在這樣的自主性學習中,課堂教學的秩序容易混亂。因此,體育教師必須提高課堂教學的調控能力,否則就會嚴重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達不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目的。
3.體育教師應完成角色重構。新體育課程強調體育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要表演者,而更應扮好課堂的合作者、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并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以激發和保持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使他們在體育課堂中產生愉快的體驗。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只有使自己的教學得到學生的認可,才能使他們產生情感的共鳴,才能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學習中。因此,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體育教師應盡快適應指導者、參與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并和學生真正處在平等的位置上,以適應學習方式變革的需要。
4.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這次體育課程改革大力倡導在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多樣化的學習,但是并非所有的知識都適合采用新的學習方式。有很多知識僅靠聽講、理解就可以掌握。如果硬要采用合作、探究等新的學習方式,反而會阻礙學習的進度。
總之,只有理解了體育教學中改革學習方式的實質,并使之真正運用于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學才會得到長遠的發展,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才會提高。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王營鎮小營小學